直播行業高增長背景下亦不乏隱憂
過去十年,電商因為便捷、性價比高等因素,已逐步取代線下,進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接觸購物”的需求更是催生電商產業進一步發展。其中生鮮電商在疫情期間銷量大幅增長,直播電商則成為不少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
電商逆襲
3月13日,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發布《生鮮電商2020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鮮線上銷售大幅增加,“送貨到家”業務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和增長。
平臺及企業積極應對,確保生鮮類商品供應充分、價格穩定、配送及時,全力穩住市民“菜籃子”的同時,主動探索適配新模式,多家生鮮平臺都在第一時間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嚴把配送第一關,減少病毒傳染的可能性。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因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現實需求改變,越來越多的“宅家”消費者,選擇在線上進行一站式購齊生鮮蔬果等生活必需品,平臺均感受到“短期內免費催生大批新用戶”的福利,從需求側催生新產業鏈。
《報告》認為,疫情過后,線下實體、線上生鮮,會有明顯回落分化,需投入持續有效運營將獲客轉化為線上黏性、高頻用戶。“危”中窺“機”,痛點孕育商機,人員和資金是復工的核心,平臺企業相互借鑒促使“無接觸配送”、一線人員保障更加優化。積極應對發布“人才共享”計劃,抱團取暖、資源整合、融合發展。此外,產業鏈長、供應鏈倉儲履約成本高、前后端協同困難和不足等問題,考驗電商平臺運營能力,倒逼生鮮電商完善和提高服務。需求促使生鮮渠道加速變革,服務進一步規范,催生新的產業鏈和模式,平臺需不斷審視商業模式并結合市場做出積極調整,全產業鏈配置和全渠道資源深耕。
電商業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階段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此期間催生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加速,生鮮電商行業迎來新的發展。
直播崛起
與生鮮電商一同獲得快速發展的還有直播電商。
近日,淘榜單發布的2月報告顯示,直播已經成為2020年最大的增長機會。2月,淘寶新增商家數量100萬,淘寶直播新開播商家環比增幅719%,在淘寶直播上“云生活”的用戶增幅153%。整體來看,2月份淘寶直播商家獲得的訂單總量,平均每周都以20%的速度增長,成交金額比去年翻倍。頂級流量的數據更令外界側目,作為“直播一哥”,僅2月5日~3月2日,李佳琦直播間總銷售額達9.57億元,最高同時在線達5829萬人次。
據了解,直播電商這一新風口,讓很多受疫情影響的商家有了“翻盤”的機會:林清軒、小龍坎、紅蜻蜓等都把業務重心轉移到淘寶和淘寶直播上來。像美妝品牌“林清軒”,2月初業績暴跌90%,開啟淘寶直播之后,僅用15天業績反而比去年同期還增長45%。業內人士認為,在本次疫情的催化下,直播已經成為重要的帶貨方式,并成為了企業轉型的重要抓手。直播帶貨也呈現出極強的爆發性,正在創造一個千億元級的新市場。
光大證券認為,2019年“達人電商”在2019年促成電商交易規模大約1500億~2000億左右。目前火熱的“促銷型內容電商”帶貨只是內容電商的初級形態,純粹的促銷內容電商未來將逐漸集中到具備強勢供應鏈資源的主播及機構,優質內容形態與電商交易的結合才是未來的大方向。
回顧近年來電商行業整體發展,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電商企業呈“倒V式”增長趨勢,從2013年起開始迅猛發展,至2015年增速達到高峰,為74.95%,2016年來增速有所放緩,但依舊保持在40%左右。
訴訟高企
行業高增長背景下亦不乏隱憂。
經營風險方面,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商企業近5年累計產生超73萬次經營異常,2019年就有20萬次,占比近30%;而電商企業的行政處罰數量也從2015年起開始翻倍增長,直到2019年新增數量才有所回落。
從企業數量上來看,超過9.5萬家的電商企業產生過行政處罰,近7000家公司產生過3條及以上的行政處罰,在這7000家公司產生過超4萬條行政處罰中,因涉“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無證經營、虛假宣傳”而產生的處罰約有超過5700條,占比超過14%。從司法風險來看,法律訴訟案件數量持續上漲,僅2019年就達14萬件。此外,電商企業近5年共產生8.6萬條被執行人信息和超3萬條失信信息。
業內人士指出,2019年是《電商法》的元年,實施了一年的《電子商務法》,對規范電子商務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引導電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直播帶貨、零星小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個人信息保護”等一些問題仍有待厘清。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