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金融行業企業數量達到了58.7萬家 6.7萬家金融企業注銷
據天眼查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2019年,我國金融行業新增企業數量為357917家,截至2019年底,全國金融行業企業數量達到了58.7萬家。
過去十年間,金融行業新增企業數量眾多,原因何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9年金融危機后,國內對金融創新放松管制,普惠金融開始起步,金融行業出現了大量的私募基金公司、金融公司和普惠金融公司。
“隨著2013年余額寶的橫空出世,帶動了一大批‘寶寶們’的誕生。隨后,證券投資基金法的修訂,第一次賦予了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因此從2013年起,我國金融行業尤其是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出現了野蠻生長,大量的企業平臺紛紛誕生。”董登新說。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過去十年間我國金融行業中注銷及吊銷的企業數量也不在少數。
數據顯示,在此期間金融行業企業注銷數量為105956家,吊銷企業數量21127家。從歷年注銷的企業數量來看,除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呈現數量減少的趨勢以外,2013年-2019年,被注銷企業數量逐年大幅攀升。其中,僅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就分別注銷了16362家、21135家和29639家。也就是說,最近三年來,注銷企業的數量超過了6.7萬家。
從注銷企業的細分行業來看,貨幣金融服務業、資本市場服務業和保險業的企業數量最多,分別為36309家、36453家和24092家。
董登新稱,前兩個細分行業當中,大部分企業屬于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行業。
2013年-2017年,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正處于鼎盛時期,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同時也出現了混亂的局面,大部分的金融違法犯罪現象在這一階段集中爆發。
“所以,我國從2017年開始,對金融行業進行整頓,強化監管及提高準入門檻,同時,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大幅提高了犯罪成本。因此,最近三年的整頓治理,使得市場得到了凈化。在治理整頓過程中,隨著監管不斷規范嚴格,那些鉆漏洞、空子牟利或存在欺詐違法的金融平臺大量倒閉,被注銷掉了。”董登新說。
2017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金融監管年。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金融監管部門共出臺重要監管文件超過了20個。而天眼查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金融企業行政處罰信息數量,相比此前一年新增了47.42%。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行業企業數量過去十年當中一倍多的增長,反映了國內金融行業整體仍然處于上升趨勢。而注銷數量的攀升不僅是市場整頓的結果,也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正常現象。
“中國金融行業比較高的注銷率,與金融監管趨嚴有關系,同時也說明我國金融行業正在逐走向成熟。在行業增速下行的背景下,行業競爭加劇、市場集中度提升,會對企業經營產生較大的影響,加上過去幾年中國金融市場波動比較大,一些風控和綜合實力不足的中小企業,容易在投資過程中出現踏錯節奏,進而被淘汰出局。”袁華明說。
此外,記者在梳理數據時注意到,在金融行業被注銷的企業當中,按地理位置劃分,主要集中在“一南一北”,即廣東省和黑龍江省,注銷數量分別為15677家和21169家。
對此,董登新認為,互聯網金融公司及P2P網貸公司集中的地區,都有很重要的區域性特征,即政策優惠力度較大。“在2013年-2017年,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招募、吸引私募基金、互聯網金融公司或網貸平臺,都給出了很大的優惠政策,企業數量增長也更快。但隨著監管規范及整頓治理,使得很多違法違規企業無處遁形,造成了這兩個地區金融行業注銷企業較多的情況。”
(李正)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