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線充電還有這些事要解決 完善用戶體驗是全面普及的關鍵
隨著物聯網、可穿戴和便攜式設備的發展,人們對于智能電子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高。然而雜亂的充電線時常會讓消費者感到頭疼,頻繁插拔線材對
2020-09-02 14:06:19 -
全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達338個 煤礦智能化發展進一步加快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全國煤炭交易會獲悉:今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量達9 1億噸,比去年增長5000萬噸。前7個月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率整體良好。同
2020-09-02 13:55:06 -
我國科學家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實現“意念打字”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 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制的達爾文2
2020-09-02 13:33:28 -
快訊!九天微星唐山衛星工廠開建 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制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衛星工廠預計將于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
2020-09-02 11:30:30 -
數據標注師:我們就像AI的“幼兒教師” 教AI更好地認識數據
都說數據是人工智能(AI)時代的石油,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原油煉成汽油。我們就像一個‘幼教’,教AI更好地認識數據。……聊起數據標
2020-09-01 15:18:42 -
自主創新ZKBH均相加氫技術 這項技術讓地溝油變身二代生物柴油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
2020-09-01 15:16:31 -
火星大小黑子不罕見 多因素決定黑子“影響力”
太陽帶給人類光和熱量,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在人們的印象中,太陽往往代表著生命、活力等。然而,太陽上時而出現的黑痣卻被古人認為
2020-09-01 15:15:49 -
智慧交通落地,車路協同是關鍵 感知網絡是建設重點
近日,科技部發函支持濟南、西安、成都、重慶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其中,要求重慶開展的4個應用示范中,智慧交通赫然在
2020-09-01 14:22:06 -
6個項目脫穎而出!第三屆“北斗之星”創新創業大賽在鄭州落下帷幕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8月3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鄭州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與鄭州高新區管委會舉辦了集智高新區
2020-09-01 10:29:43 -
北斗盛會在鄭州高新區舉行 北斗產業階段發展碩果累累
打造北斗企業聚集高地,促進產業應用創新發展,展示北斗產業階段發展成果,8月31日上午,集智高新區 北斗系中原一會一賽一展系列主題活動
2020-09-01 09:44:48 -
“北斗峰會”在鄭州舉行!一會一賽一展集智鄭州高新區
8月31日上午, 集智高新區 北斗系中原一會一賽一展系列主題活動在鄭州市高新區西美大廈舉辦。屆時活動將由北斗產業發展高端論壇、第三屆
2020-09-01 09:42:28 -
農機裝備人才流失嚴重 亟待一流學科牽引高質量人才
我們每年研發投入1 5億元,引進專業人才150人。說起人才,江蘇沃得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必友心情復雜,因為引得來留不住,同樣是
2020-08-31 15:18:27 -
好消息!國產大型礦用車走出國門 高端裝備制造再交成績單
記者近日從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北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重集團)獲悉,我國首批出口澳大利亞的巨無霸NTE360A電動輪礦用車完成交車儀
2020-08-31 15:17:26 -
加強技術與科學的互動 激發數字科技企業的創新潛能
本世紀以來,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席卷全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隨著數字化進
2020-08-31 15:15:44 -
不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年底禁用 生物降解塑料能接好班
一些塑料制品將被禁用,你準備好了嗎?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日前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禁限相關塑料制品的細化標
2020-08-31 15:14:31 -
美國擬“跨越式”進軍6G 6G或成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據美國之音網站8月22日報道,第六代移動通信(6G)技術將在經濟和軍事等領域產生革命性影響,各國在6G領域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中國、芬蘭、日
2020-08-28 14:46:01 -
穿江越海超大斷面盾構隧道建造技術 我國在這個領域國際領先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增開通運營線路鐵路隧道967座,總長1710公里;公路隧道增加1329座,總長1731公里。鐵路與公路隧道總長3 7萬
2020-08-28 14:43:29 -
衛星的“亮”讓天文臺“無處可躲” 少發射或不發射低軌衛星可能嗎?
8月2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呼吁,天文學家和數千個新的低軌道衛星的運營商必須攜手,以防止低軌道衛星對行星、恒星和其他天體的地面觀測產生毀
2020-08-28 14:39:49 -
國際期刊《植物科學趨勢》:基因技術讓淀粉類作物好吃又健康
近日,國際期刊《植物科學趨勢》在線發表了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劉巧泉和國際水稻研究所Nese Sreenivasulu完成的一篇評述文章。他們提出,通
2020-08-28 14:36:52 -
讓“數字”沒有“鴻溝” 讓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
近日,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爭相上云,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智能手機深度捆綁。也因此,一些老人
2020-08-28 14:34:39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累計飛行1億公里 多個載荷完成自檢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里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
2020-08-28 14:33:44 -
機器人最新成果:小于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英國《自然》雜志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學家由此創造了專為行走而生、數量超過
2020-08-27 15:11:15 -
新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顆系外行星 最新研究結果發表于《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道,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已用其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潛在
2020-08-27 15:10:17 -
三維X射線成像技術為木乃伊拍“快照”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
最新的X射線成像技術,為科學家們帶來了古代動物木乃伊的獨特快照。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志2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英國科學家介紹了
2020-08-27 14:41:11 -
30年積淀,麒麟國產操作系統并非“橫空出世”
意料之中,國產操作系統銀河麒麟V10的面世備受關注。銀河麒麟是國內最早推出的操作系統之一,在目前國際形勢微妙的情況下,V10的發布被認為
2020-08-27 14: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