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平臺拐點已至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急流勇退

2021-03-18 08:52:15來源:北京商報  

不惑之年,黃崢選擇辭去拼多多董事長一職。市場一片錯愕。在此之前,他已經一讓CEO,二讓首富,如今三讓董事長。上一個有著如此謙謙之風的人,還是小說里三讓徐州的劉備。

從披露的信息來看,黃崢不像是退居幕后、垂簾聽政。從放棄超級投票權來看,他應該是全退,而不是半退。

但恐怕沒人否認,作為創始人的黃崢,對拼多多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倘若拼多多日后出現聯想或攜程式的危機,也不排除他以柳傳志或梁建章的方式回歸。

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的活躍買家數量達到7.88億人,同期阿里巴巴為7.79億人,京東為4.72億人。

后來者居上,但三代人殊途同歸。“60后”的馬云退而不休,禍從口出;“70后”的劉強東被迫退居幕后,在帷幄之中運籌;“80后”的黃崢事了拂衣,“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無人知道他的內心是如何想的。也許如他所說,將結合個人終身興趣,致力于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也許是這個來自水軟風清江南的杭州人,嗅到了瓶頸。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以及離開。

蒙眼狂奔了兩個十年的互聯網大廠意識到,平臺的拐點已至。

一方面,多年來,平臺與資本互為犄角,攻城略地,在帶來市場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無序擴張。創新與秩序的博弈一直都在,直至去年,這個平衡被打破,“二選一”、“灰犀牛”風險、信息過度攫取等平臺問題,被前所未有地聚焦。

官方一錘定音,“我國平臺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是好的、作用是積極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些平臺企業發展不規范、存在風險,平臺經濟發展不充分、存在短板,監管體制不適應的問題也較為突出”。

簡言之,就是平臺需要做出改變。監管因為創新而遷就平臺的日子漸行漸遠,擁抱監管是新常態。

另一方面,被中國市場滋養、以中國市場見長的平臺大廠,也面臨著一個流量見頂的拐點。中國市場再龐大,人口紅利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以前是靠著“燒錢”來搶占市場、規模和流量,高增長帶來高估值。而當互聯網消費增速放緩,互聯網滲透率封頂,藍海變紅海,產品創新和精細運營就成為大勢所趨。好賺的錢都已經賺了,認知范圍內的錢都已經發現,接下來的,是窄門和窄路。

這一點,黃崢也心知肚明。他在致股東信中說,“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甚至異化讓我意識到這種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要導向的競爭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問題的”。

三年來,我們深刻認識到,終極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眾多的技術集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我們稱之為經濟的東西。經濟是技術的一種表達,技術進化引發經濟進化。

平臺不能再繼續躺在底層技術上“坐享其成”了。人們對平臺的要求更高,從大到偉大。

人各有志。選擇都是個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至少,我們在過去的五年,在拼多多崛起的日子里,我們目睹過少年英姿,“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韓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