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三只金錢豹出逃 “瞞豹”背后坍塌的風險管理
針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三只金錢豹出逃”一事, 5月9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政府通報稱,對于涉事動物園,相關部門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園區堅決做到“整改不到位絕不開園”。
目前,外逃的三只金錢豹已捕到兩只,尚有一只未尋回。
從矢口否認到發現真相無法掩蓋,官方追捕開始進行才選擇道歉,并稱豹子尚未成年,攻擊性較弱,擔心事件公布會引起恐慌才沒有及時公開。未能及時向社會公布、示警,而是遮遮掩掩,欲蓋彌彰,隨后引發謠言四起,民間流傳各種版本的故事……對待出逃的野生動物,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做了最壞的示范。
無論豹子是否成年,危險性如何,作為野生動物管理機構,只有第一時間信息公開才是對公共安全負責的表現。反之,越是隱瞞越是被動,越是將不知情的人推向未知的風險之中,這也是為什么網友對動物園的道歉不買賬,一針見血指出比起豹子更可怕的是“瞞豹”。也許豹子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可怕,更可怕的是動物園方面面對這樣的事件的遮掩,避諱的態度。
豹子之前,人們正關心一只出現在黑龍江密山的猛虎。圍繞這只“誤入歧途”的危險生物,產生了一連串疑問。老虎為什么會進村?它為什么不怕人?老虎會被送進動物園還是被野外放歸?
人與野生動物“偶遇”并非偶然。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無論是來自自然保護區的動物入侵,還是來自野生動物園的動物外逃,當人和獸的距離近了,考驗的都是管理。管理是否存在漏洞,是否足夠精細化,安全意識是否到位,應急預警機制是否健全,關好野生動物園的籠子,更要扎緊管理制度的籠子。
野生動物比一般動物更為兇猛,依法應該負有高度謹慎的注意和管理義務,應充分考慮到游客有可能發生的一切危險,最大限度杜絕危害后果的發生。不管動物園經營理念如何,都應該盡量減少危險出現的可能,并將危險性降至最低,保護力度升至最高,盡責管束危險動物,保障游客安全,保障市民安全。
慘痛的教訓,至今仍存在很多人記憶中。2016年7月,八達嶺野生動物園東北虎傷人事件中,32歲游客趙女士在東北虎園下車時,被老虎拖走受傷,其母周女士下車追女兒時遭老虎撕咬死亡。事件發生后,輿論存在分歧。有人認為當事一方私自下車終釀悲劇,要承擔主要責任,也有人認為動物園宣傳和事后處置不力。
對于野生動物園而言,最危險的動物往往最值錢。虎豹等野生動物也成為動物園名副其實的招財利器。然而,生財有道離不開妥善的風險管理,人與動物的世界,更像一只混合沙拉碗,沒有哪一方可以獨善其身。(陶鳳)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