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磊:中國期貨市場已形成多市場格局 迎來快速發展重要機遇期
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洪磊5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2021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我國期貨市場已經迎來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洪磊說,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期貨市場已經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協同發展的多市場格局。具體表現為:一是品種體系不斷完善;二是期貨市場定價質量和影響力不斷增強;三是期貨市場風險管理功能得到了越來越多實體經濟的認可。可以說,中國期貨市場已經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具備在更高水平層次上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期貨市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市場參與者結構還不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還不健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期貨公司的定價能力、交易能力不強,大宗商品價格的全球影響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同時,還需要不斷完善市場體系、產品體系、規則體系、基礎設施體系。”洪磊表示,今年4月29日期貨法(草案)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期貨市場面臨歷史性發展的階段,制定出臺期貨法有利于補齊期貨市場基礎制度的短板,破除期貨市場發展的瓶頸和障礙,“我們要抓住契機,不斷推動期貨市場建設,促進市場長遠穩定健康發展”。
在他看來,“十四五”期間,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發展期貨及衍生品市場,將中國期貨市場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價格影響力的定價中心,可以提升我國經濟全球化資源的配置能力,從而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可以提升原油等重要大宗商品的定價影響力,有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提高我國經濟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供重要保障;可以助力優化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商品服務流通,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建設,助力要素市場配置改革。
洪磊表示,當前,面對廣大實體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風險管理需求,風險管理公司通過對相關風險的評估和定價,將實體企業面臨的原材料采購、產成品銷售等風險承接下來,再通過場外市場和期貨市場進行風險轉移和對沖,有效助力了實體企業穩健經營。從本質上說,風險管理公司就是境外成熟市場交易商的角色。而從境外成熟市場看,交易商是衍生品市場定價和風險管理的主力。因此,應大力發展以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為主的大宗商品交易商群體,滿足實體經濟個性化風險管理的需要,增強我國期貨市場價格定價能力以及價格的影響力。
他同時表示,應加強期貨行業信義義務文化建設。信義義務的核心是注意義務和忠實義務。從效果上看,信義義務是維護投資者、市場參與人合法權益的有效抓手。在期貨交易過程中,參與者與經營機構之間在信息獲取、風險識別、專業判斷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能力差異。這就需要通過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明確信義義務要義,規范期貨經營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行為,明確開展不同業務時履行信義義務的不同側重點。
“比如在期貨經紀業務展業過程中必須履行注意義務,克制謀求自身利益的沖動,遵守適當性要求發展合適的客戶,堅決不誘導客戶頻繁交易以賺取差價傭金。”洪磊說,風險管理業務雖然是合同義務,但也應當遵循信義義務的要義,具體包括識別交易對手方合格身份、為交易對手方提供合理的價格、向對手方充分披露相關信息等。資產管理業務作為典型的“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委托關系,不同于銀行存款業務,必須嚴格履行信義義務,要遵守適當性的要求,進行充分信息披露,并以客戶最佳利益為原則。要實現上述各方的信義義務,關鍵要提升期貨經營機構的定價能力,定價能力強,提供的交易價格合理,才能贏得客戶的充分信任。
洪磊表示,下一步,中期協將緊緊圍繞“自律、規范、服務、發展”的定位,充分發揮監管部門和行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既做好行政監管的有益延伸補充,又服務好行業創新發展。今年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期貨行業、期貨經營機構定價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引導期貨經營機構逐步建立起以定價為核心的風險管理架構,將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手段引入定價分析,提升產品設計、風險對沖等核心能力。
二是加強專業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積蓄人才基礎。完善從業資格考試體系,強化道德法規意識、專業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專項基金的功能和作用,加強行業信義文化、定價能力、內部控制和治理、衍生品交易商等系列培訓,為行業提供從基礎入門到專業提升的一站式培訓服務。
三是加強以信義義務為導向的行業文化建設。加強期貨行業文化建設,弘揚信義義務理念,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的法規意識,恪守從業道德,在注意和忠實義務的前提下,提供專業、穩健的高質量服務。(楊美)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