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農村消費市場潛力 促進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于2月21日正式發布。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亮點突出,在農村流通市場等關鍵環節有實招,提出了“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等具體舉措。
深挖農村消費市場潛力
事實上,釋放我國農村消費市場潛力的有利條件正加速積聚。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并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民收入快速增長。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農民收入增速連續11年快于城鎮居民,農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
不僅收入在提高,農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釋放。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農民群體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持續加快,將會釋放巨量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居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鄉村休閑旅游等需求的不斷增加,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
完善農村消費環境、補足農村消費短板顯然是圍繞擴大內需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重要一環。在此背景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近6億農民的消費水平,對于擴大內需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都是重大利好。”不過,付一夫也坦言,農村市場仍然存在制約農村消費潛力釋放的弱項和短板,如優質商品供應不足、流通設施發展滯后等。
完善縣鄉村農村物流體系
近年來,電商快遞服務深入千家萬戶,在農村發展方面,將農產品更快更好地從田間地頭送向城市餐桌,增加了農民收益,為鄉村振興貢獻了重要力量。
“但農產品上行依然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如果農產品賣不出去,農民收入就很難提高。特別是這幾年,農產品結構同質化問題突出,通過電商促進其結構性調整和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洪濤對記者表示。
我國生鮮農產品損耗過高,而冷鏈是降低農產品損耗的一個有效辦法。付一夫認為,我國冷鏈水平整體還不高,農村部分小型冷庫的運營更難言樂觀。不過市場對冷鏈物流的需求量仍大,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將進一步促進農村物流倉儲的良性運轉。
針對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農村電商發展短板,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十分重要,能夠促進一二三產業聯動,推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洪濤說。
付一夫建議,要推動供需兩端的有效匹配,進一步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除了借助電商之外,還可依托直播帶貨、線上拼團等新興消費模式來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助力農產品銷售。
促進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耐用消費品,即那些使用壽命較長、可多次使用的消費品,主要包括家用電器、家具、汽車等。
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增加農村市場的有效供給、完善相應服務必不可少。“長期以來,農村市場上的產品供需失衡,是導致農村居民消費疲軟的重要原因。”付一夫認為,“農村居民雖然收入低,但同樣追求商品品質。因此,在實施類似于家電下鄉的政策時,應盡可能讓更多優質的商品下沉,以此來迎合農村消費升級。”
事實上,關于促進農村消費的政策利好正不斷釋放。商務部等12部門在今年1月初印發了《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就明確在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加快發展鄉鎮生活服務、優化農村消費環境三個層面細化措施。
“近年來,相關部門在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便利消費條件、提高消費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促進農村消費升級作出貢獻。”洪濤表示,也要認識到補齊農村市場短板是一項長期艱巨任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特別是城鄉要素融合發展方面,要著重市場維護和開發,防止損害消費者權益和破壞農村消費生態的事件發生。”國際關系學院國際經濟系講師姚金偉對記者說。
(彭婷婷)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