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合成大西瓜》小游戲一夜爆紅 意料之中的低成本高流量

2021-01-26 16:12:46來源:藍鯨傳媒   

上周末娛樂圈大瓜頻出,借著這波熱點,一款名為《合成大西瓜》的小游戲一夜爆紅,霸屏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媒體。

令人上頭的《合成大西瓜》是如何一夜爆紅的?

《合成大西瓜》是一款合成類的休閑小游戲,從玩法來看,該游戲類似于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小游戲《2048》。

游戲開始時屏幕上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水果,玩家只需要控制好水果下落的位置即可,下落后相同的水果會相互合體成另一種較大的新水果,合成后最大的水果既是大西瓜,游戲名因此而來。

在游戲中,水果累積到一定高度便會認定為失敗。

雖然玩法簡單,但水果的下落涉及到物理碰撞,落地滾動的位置難以預估,一次失誤的走位便會讓后續(xù)諸多水果難以進行合成,因此不少玩家在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后仍然重復游戲,甚至一玩就半天。

整個周末,幾乎所有吃瓜群眾都被這款魔性的小游戲“洗腦”。截止發(fā)稿,#合成大西瓜#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7億,討論量18萬;微信指數(shù)上,從22日開始話題詞直線上升,日環(huán)比增長超93%;百度搜索指數(shù)超過15萬。

值得注意的是,起初的《合成大西瓜》僅僅是一款網(wǎng)頁游戲,沒有app、甚至沒有小程序,由于短時間內涌入大量玩家,該游戲網(wǎng)頁甚至一度陷入宕機。

在娛樂圈大瓜頻出霸屏微博熱搜榜之前,沒人會想到《合成大西瓜》會走紅,但正是這樣一款操作簡易、低成本的小游戲創(chuàng)造了諸多大型游戲公司都無法企及的流量神話。

除了娛樂圈的助攻外,游戲走紅的邏輯是什么?一款小游戲背后又有怎樣的商業(yè)模式?

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該游戲來源于一家名為微傘游戲的網(wǎng)站,在該網(wǎng)站中,《合成大西瓜》僅僅是眾多游戲的其中之一,此外還有“糖果罐頭、 珠簾必合、紙牌傳奇”等上百款游戲。

數(shù)據(jù)顯示,《合成大西瓜》玩家人數(shù)超過980萬人,相比之下,其余游戲用戶數(shù)均在數(shù)萬的量級。

縱觀網(wǎng)站中的一系列小游戲可以看出,目前開發(fā)商的制作主要以輕度游戲為主,簡單操作易上手,讓用戶做到即開即玩,短時間內抓住玩家的心理需求。

與此同時,每一個小游戲都自帶社交屬性,例如可分享至微信群,利用玩家的競爭心理,帶動更多的用戶參與其中。

諸如《合成大西瓜》一類的H5游戲可以說是快餐游戲的代表,不斷分食用戶通勤、用餐、睡前,工作之余的所有碎片時間,并且游戲的無限積分性極易令玩家“上癮”。

你在小游戲殺時間

別人用他在賺錢

背后的商家正是利用上述特性成功實現(xiàn)了低成本高流量的傳播案例。

記者發(fā)現(xiàn),微傘游戲隸屬于北京米兜科技有限公司,據(jù)天眼查app顯示,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李永飛,公司經(jīng)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fā)、技術推廣、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

數(shù)據(jù)顯示,該公司旗下?lián)碛懈哌_261的項軟件著作權,每一項著作權對應的都是一個小游戲。

值得注意的是,小游戲僅僅是載體,米兜科技并非一家單純的游戲公司,而是一個基于移動社交游戲的商業(yè)推廣平臺。

品牌主可以通過微傘在游戲中快速創(chuàng)建一個商業(yè)活動,用于品牌宣傳、在線引導、產(chǎn)品促銷、市場推廣等。活動建好后會生成一個二維碼,基于微傘游戲創(chuàng)建的活動可以在微信、微博、QQ等主流社交軟件或手機瀏覽器下運行,可以投放到微信公眾號下傳播,可以在個人微信號中分發(fā)至每一個朋友或微信群。

舉例來看,某汽車品牌投放了平臺上的一款汽車游戲,游戲周期14天,期間內15萬人參加了活動,完成了22.7萬次游戲,人均轉發(fā)1.32次,曝光閱讀量1200萬次,施加人數(shù)322人。而投入成本僅僅為2500元。

借助社交游戲強大的粘性和傳播力,客戶可以實現(xiàn)低成本高流量的品牌宣傳目的。

由于移動端H5游戲低成本、易上手、傳播廣的特點,越來越多的廣告主開始選擇在H5游戲中植入廣告,來進行營銷品牌。作為游戲的開發(fā)商,或許米兜科技自己都沒想到,娛樂圈的一系列熱點事件幫助《合成大西瓜》成為了爆款游戲,而背后真正的受益方則是投放廣告的品牌主。(陸鵬鵬)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