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市場需求井噴 中國認知癥老人照護市場需求大

2021-02-07 10:42:03來源:環球時報  

吳阿姨71歲,認知癥(老年癡呆)癥狀非常明顯,經常懷疑別人,甚至罵人、砸東西。“吳阿姨剛來到這里只因吃不慣北方飯菜,就要拿著垃圾箱打人。一年多后,雖然她現在還會發脾氣,但情緒平穩很多。經常參加集體活動,也喜歡照顧別的老人。”天津MCS中福生態城認知中心院長長谷川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MCS在日本是專門護理認知癥老人的養老機構,在日本認知癥機構中床位數排名第一。據長谷川介紹,認知癥老人因為疾病的原因而影響他們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容易出現不安、易怒、焦慮等癥狀,所以家庭氛圍更適合認知癥老人。

在天津的這家機構,完全復制了日本認知癥照護之家的形式來運營。共設14個房間,有單人間,也有雙人間。記者看到,這里的走廊很寬,兩個輪椅雙向運動都綽綽有余,走廊和房間里都設有扶手。所有的門都是推拉式的,老人只需輕碰一下就可自動開關。

研究發現,認知癥老人在情緒穩定的環境下,生活質量會得到很大提升。“我們有一套完整的情緒預測體系。首先要找到老人發脾氣的原因,情緒不穩定很可能是因為老人無法表達的一些想法積蓄在心里”。長谷川稱,比如,有別的家屬來探望,吳阿姨自己家屬沒來,心里可能會有孤獨感。我們就和她聊一些別的話題,給她找些事做。這里有的老人不喝水,我們就會說,吳阿姨幫我們看看怎么能讓她喝水啊?吳阿姨會熱心地幫我們出主意,并積極性很高地去做。這些都要在老人日常生活中詳細觀察”。

長谷川表示,在日本,85歲的老人中,每2人就可能有1名認知癥患者。中國認知癥發病率也很高,普通家庭很難照護,對相關專業照護機構有很大需求。但目前中國對認知癥照護的經驗比較欠缺,相關專業照護機構也很匱乏。日本的養老服務劃分得很細。針對普通老人、失能老人、認知癥老人都有專門的照護體系和機構。這主要得益于日本有比較完善的護理分級和保險體系支撐,一般老人只要承擔10%的費用,就能接受相關養老服務。另外,針對離職率高的問題,日本政府會對擁有護理資質的員工達到一定人數的養老機構給予補助。

該養老機構運營部主任王輝認為,對于中國養老產業的未來,目前行業內看法一致:這是一片藍海。因為市場需求在井噴,70后80后獨生子女的父母慢慢步入養老剛需行列。同時,中國家庭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隨著天津等城市的長護保險試點落地,未來行業總體經營狀況會比現在好很多。但畢竟養老產業有公益屬性,不會像其他行業有那么高的利潤空間。它會是一個比較穩定和持續的行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