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助推哈爾濱老味道年貨消費 老字號消費正當紅
牛年的春節,歡歌笑語,喜氣洋洋。中國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就地過年助推哈爾濱老味道年貨消費,秋林里道斯紅腸、大列巴,滿漢樓的小雞燉蘑菇、殺豬菜,道臺府老廚家鍋包肉、酥黃菜,成為受消費者熱捧的食品。
大年三十(2月11日)前兩天,記者來到哈爾濱市秋林商廈的秋林里道斯專柜,看到這里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而且隊伍里大都是年輕人。臨近柜臺一位年輕的小伙子拿著手機說道:“媽媽,今年因為疫情,我就不回江西九江過年了,我特意給你和爸爸買了幾斤你們喜歡吃的里道斯紅腸。”工作人員介紹,一百多年前從俄羅斯傳入哈爾濱的里道斯紅腸,一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春節期間要求塑封紅腸的客人越來越多,有人一次買十幾斤,一看就是寄往外地。
一位年輕的俄羅斯姑娘買了四個大列巴,記者走上前去問道“你怎么買這么多大列巴”,俄羅斯姑娘用標準的中國普通話說:“今年因為疫情,我選擇在哈爾濱過年,不能去海南三亞和爸爸媽媽過年。大列巴是爸爸媽媽的最愛,本來也可以在網上購買,但我覺得還是排隊買最新鮮的,才能對父母盡一份心,也能享受一下年味。”
大列巴又稱大面巴,是俄語面包的音譯,圓形的面包直徑長1.33尺,重約5斤,被譽為“面包之冠”,起源于俄羅斯的高加索人。19世紀末,中東鐵路的修建將大列巴帶到了哈爾濱。大列巴的制作工藝復雜,需要三次發酵,加入啤酒花后放在立式烤爐里,以特有的椴木和柞木烘烤。烘烤后的大列巴外皮硬且艮,內芯松軟,香氣沁人,放置20天左右也不會壞。
受哈爾濱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停止堂食的滿漢樓開啟了外賣副食檔口,推出不同價格的春節副食禮品,燒雞、蛋卷、干腸、各種炒菜燉菜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滿漢樓餐飲集團董事長王強告訴記者:“疫情激發了我們餐飲業經營管理者創新轉型的思考,我們要不斷改革創新產品和經營手段,不僅要有堂食,還要推出半成品菜、速食和面食,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
針對今年春節不少人放棄外出就餐、選擇在家吃團圓飯的情況,滿漢樓推出了小家年夜飯、一人年夜飯等套餐,兼顧了單人、雙人年夜飯,讓人們吃出家的味道。
歷久彌香、魅力依然的哈爾濱道臺府老廚家一直受消費者青睞。這家百年老店創始人鄭興文1907年出任清朝官府濱江關道(俗稱道臺府老廚家)主廚。為適應官員和外交的需要,道臺府官膳逐步形成了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飲食特色,創制出鍋包肉、酥黃菜、啤酒魚、豬頭燜子等菜式。這些地道的東北名菜不僅受到國人的喜歡,也早已漂洋過海,受到外國人的歡迎。記者特意預訂了鍋包肉、酥黃菜作為年夜飯,和家人享用品嘗。
哈爾濱的老字號飲食文化在與國內外的文化碰撞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博采眾長的過程中得到了完善和發展,保持了旺盛不衰的生命力,為春節留下了濃濃的年味。(潘廣韜)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