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推進農業強省建設 老工業基地煥發“新青春”
在中國版圖上,黑龍江省“昂首”在祖國東北。
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嫩江潤澤廣袤黑土地,造就“中華大糧倉”;大、小興安嶺綿延千里,茫茫林海筑起祖國北方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大慶油田、中國一重、中車齊車集團、哈電集團等一批“國字號”企業創造眾多“中國第一”,彰顯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磅礴力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憑借豐富的糧食、石油、煤炭、木材等資源,為國家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3000多萬黑龍江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推進“六個強省”建設,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進展。
“十四五”時期是黑龍江振興發展的關鍵期。藍圖已經繪就,實干成就未來。在建黨百年之際,黑龍江正高奏振興提質進行曲,黑土地上呈現出新時代的美好畫卷。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物產豐饒的北大荒,書寫著共和國農業發展的精彩篇章。
從1947年開始,一批來自延安等革命根據地的“拓荒者”來到黑龍江,在渺無人煙的北大荒建立農場。上世紀50年代,十萬名解放軍轉業復員官兵“轉戰”北大荒,“寓兵于農、屯墾戍邊”。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北大荒”變成“北大倉”。
進入新時代,黑龍江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糧食產量實現“十七連豐”。2020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508.2億斤,占全國11.3%,商品糧占全國1/8,調出量占全國1/3。糧食總產量、商品糧和調出量保持全國第一,確保“中國飯碗”里裝“中國糧食”,黑龍江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更加突出。
北國春來氣象新。5月的三江平原,一派春耕生產忙碌景象。在我國北方優質粳稻主產區佳木斯市,水稻秧苗正從溫室大棚移栽到廣闊稻田。“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機噴灑農藥、農田害蟲監測預警等一系列現代農業科技手段正得到推廣應用,保證水稻豐收。”佳木斯市樺川縣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趙德山說。
為了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在洪河、勝利農場建立黑土耕地保護核心示范區2處,實施黑土耕地保護面積500萬畝,推廣有機肥225萬畝、側深施肥500萬畝。“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們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糧食產能,努力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糧食生產總量700億斤以上。”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黨委書記柳毅說。
目前,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8513.7萬畝,比2015年增長16.48%,占全國認證面積的1/5。“十四五”時期,黑龍江將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建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和國家重要的高品質乳肉禽蛋制品加工基地,要讓全國更多的消費者吃到黑龍江的綠色有機食品。
老工業基地煥發“新青春”
“一五”期間,我國156個重點工業項目中有多個在東北戰略布局,黑龍江成為老工業基地之一。
近年來,黑龍江通過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實“五頭五尾”,實施“百千萬”工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強省建設不斷推進,振興發展正當時。
“今年一季度,黑龍江省規上工業增速13.9%,超過預期5.9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黑龍江省工信廳副廳長官英敏認為,這得益于黑龍江以百大項目、工業雙百工程項目和招商引資大項目為重點,實行省市縣三級包保機制,持續優化項目服務,抓實項目開復工率、投資完成率和按期投產率,積攢了工業經濟發展后勁。
作為我國最北部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擔負著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使命,正著力構建產業新體系、打造產業新生態。“十三五”期間,哈爾濱新區共引進產業項目337個,協議引資額達到4270億元。目前,145個省市重點產業項目正加快建設,64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竣工投用,完成投資834.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增至377家。
“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我們專門成立了招商集團,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交流合作,在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設立了招商代表處,瞄準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開展精準招商、以商引商和駐點招商。”哈爾濱新區黨工委委員甄長瑜表示,今年力爭引進產業項目100個以上,協議引資1000億元以上。
新企業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老國企改革創新的步伐也在加快。
在齊齊哈爾,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走過了近70年的輝煌歷史: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500余萬噸重大裝備、大型鑄鍛件和新材料,開發研制新產品421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75項,創造了數百項“第一”。作為我國重型裝備制造的領軍企業,中國一重實行“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改革,讓“老國企”煥發出“新青春”。
“近3年,中國一重累計承擔了國家重點科研任務28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例如,我們的核電裝備制造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承擔了全部‘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制造任務。2020年,中國一重凈利潤同比增長94.3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7.1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41%。”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忠說。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不斷深化國企改革。截至2020年底,黑龍江省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63萬億元,同比增長6.7%;實現營業收入1412億元,同比增長12.22%;實現利潤22.40億元,實現扭虧為盈。農墾、森工徹底打破政企合一體制,七大省級產業投資集團組建,民營經濟占到“半壁江山”,經濟發展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
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黑龍江是沿邊開放大省。2019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哈爾濱、黑河、綏芬河3個片區。黑龍江開啟對外開放新篇章。
在哈爾濱,制度創新成果豐碩,落地復制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202項。促進產業集聚的“黃金30條”、應對疫情穩增長的“溫情21條”、支持自貿區改革創新的“新驅25條”等政策陸續出臺實施,帶動哈爾濱片區市場主體數量大幅增長。截至2020年底,累計新增企業5622家。萬科中俄產業園、中俄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落戶哈爾濱片區,B型保稅物流中心啟動建設。
“我們要以對俄合作為主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打造對俄金融結算中心,支持片區內企業對俄貿易本幣結算,吸引俄羅斯企業到哈爾濱投資興業。”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專職副主任任海龍說。
在黑河,全國首創制發“數字聯名邊民卡”1.2萬余張,2020年完成貿易交易6016噸,同比增長124%。電商網絡直播基地和邊民“互市貿易+跨境電商”創新發展區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電商交易額超15億元。正在推動“跨境電商綜試平臺”向數字貿易模式轉型,打造中俄數字貿易國際樞紐城市。黑龍江大橋、黑河保稅物流中心、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對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跨境互聯互通不斷提檔升級,黑河對外開放合作實現新跨越。
在牡丹江綏芬河,開通綏芬河至莫斯科“中俄直列”,口岸貨運始終保持高位運行,連續四年突破千萬噸。綏芬河片區在全國首次推行邊民合作社組織形式,率先拓展韓國、蒙古、白俄羅斯等6個互貿國家,不僅成為全國開展互貿國家最多的片區,而且探索形成了189項全國改革試點經驗,形成了40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19項是黑龍江乃至全國首創成果,產業“苗圃地”、改革“試驗田”作用不斷凸顯。今年一季度,綏芬河片區外貿總額完成25.6億元,呈現加快復蘇的局面。
“‘十四五’期間,黑龍江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同俄遠東地區開展合作對接,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增強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建設對俄合作的橋頭堡和樞紐站,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黑龍江省商務廳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持續加劇 權益基金“千億俱樂部”進一步擴容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公募基金總數達7846只,資產凈值規模超過21 96萬億元。市場規??焖僭鲩L...
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