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魯兩省簽訂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 最高資金規模達1億元
“全年均值類別達到Ⅲ類標準,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省給予河南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省給予山東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近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為加快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按照財政部有關要求,河南、山東兩省政府正式簽署《山東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以下簡稱《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是黃河流域第一份省際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實施范圍為河南省、山東省黃河干流流域(豫魯段),其中河南省為上游區域、山東省為下游區域。實施期限為2021年至2022年,協議到期后,由兩省根據補償機制運行評估情況及國家要求另行協商后續事宜。
《補償協議》最高資金規模1億元,分為水質基本補償和水質變化補償兩部分。
在水質基本補償方面,若劉莊國控斷面(河南省與山東省黃河干流跨省界斷面)水質全年均值類別達到Ⅲ類標準,山東省、河南省互不補償;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省給予河南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省給予山東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
在水質變化補償方面,劉莊國控斷面2021年度關鍵污染物指數與2020年度相比,每下降1個百分點,山東省給予河南省100萬元補償;每上升1個百分點,河南省給予山東省100萬元補償。該項補償最高限額4000萬元。
該協議對于豫魯兩省拓展生態領域合作,健全完善“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實現“一河清水出中原,千回百轉入齊魯”的目標奠定基礎。(孫煊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持續加劇 權益基金“千億俱樂部”進一步擴容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公募基金總數達7846只,資產凈值規模超過21 96萬億元。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