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降水偏多氣溫偏低 易導致早稻孕穗期部分花粉不育

2021-04-22 11:28:03來源: 科技日報  

4月以來,長江中下游一帶陰雨較多,氣溫不振。過冬的小麥已經遭遇了今年冬季(12月、1月、2月)升后升(/)的氣溫,加之空氣相對濕度大,小麥抽穗期提前,赤霉病偏早發生。接下來,天氣又將怎樣發展,對農業生產會有什么影響呢?

4月21日,記者采訪了湖北農業氣象專家黃智敏。他說,在湖北一些地區,通常冬季12、1、2月三個月的平均氣溫變化趨勢是降后升(V),而且冬季降后升(V)的概率約75%,其次是升后升(/)概率約15%,再細分其中屬暖冬年的,概率卻不到5%。如1986-1987年、2001-2002年暖冬就屬于小概率升后升(/),它們對應的4月上旬降水偏多、氣溫偏低。

今年又是一個暖冬年,特征與前面的暖冬年很相似。接下來的4月下旬,降水偏多,氣溫偏低,易出現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或以上低于15-16℃,不利于早稻根系生長,影響早稻移栽返青。而且,之后的時段易出現4-5天或以上陰雨,5月上旬到中旬前期也易出現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或以上低于18℃分蘗生長起點溫度,不利于早稻分蘗早發;6月上旬易出現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或以上低于20-22℃溫度,易導致早稻孕穗期部分花粉不育。

針對未來對早稻生長發育不利的趨勢分析,黃智敏建議,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早稻移栽返青分蘗期,首先注意適度多栽基本苗以苗補發,并做到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在受冷空氣影響時,可適度灌溝塘水保溫,天氣轉晴宜緩慢排水,防溫度陡升,濕度陡降,植株葉片蒸騰過速,因根系吸水力差,致生理水分失調而萎蔫;6月上旬孕穗期遇連續3天或以上低于20-22℃低溫(有時卻遇最高氣溫35℃或以上高溫),可事先灌溝塘水調溫,防花粉敗育。

基于今年小麥抽穗期較常年提前10天左右,3月下旬后期日平均氣溫升達15℃以上,加之空氣相對濕度達85%以上,赤霉病已偏早發生(見圖),但由于4月上旬日平均氣溫大部降至15℃以下,加之防治及時,有所抑制,但防治差的田塊,4月下旬到5月上旬還會持續發展。

對此,中國氣象局荊州農業氣象試驗站已明確強調:應繼續加強防治,絕不可掉以輕心。小麥、油菜都應繼續清理“三溝”,促進根系發育與正常吸收,增強光合效率,以利于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劉志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