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環球關注:超聲下鄉 浙江闖關樣本

2022-09-09 15:45:31來源: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以往急診病人需要送到縣醫院才能得到診斷,現在腹痛、外傷這類急診病人在村內就能第一時間診斷,進行基本的篩查。” 9月4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彭成忠在浙江湖州市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超聲醫學發展大會上說。

他介紹的是由他牽頭的溫州泰順縣超聲下鄉試點項目,該項目通過掌上超聲設備形成了三甲醫院醫生與基層醫生結對幫扶的遠程超聲會診機制。

彭成忠認為,超聲是醫學影像設備中最容易下沉到基層的檢查工具,價格相對低廉,設備體積小便于移動,且對使用場地要求少,尤其是掌上超聲已能實現隨身攜帶。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適用于基層檢查的掌上超聲成為超聲行業的新方向,目前已有包括祥生醫療(688358.SH)、索諾星、思多科等在內的十多家中國企業在此領域布局。在國外,GE醫療、Butterfly等企業的掌超產品也已獲美國FDA批準上市。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認為,盡管超聲設備普及難度較低,但本就緊缺的超聲科醫生、尚未成熟的基層應用場景都是限制超聲下沉的關鍵因素,未來如何用好超聲這一“小切口”,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還需繼續探索。

進村試點

“掌上超聲設備讓山區村民在家中就可以做超聲檢查,同時實現了縣內患者與三甲醫院專家‘面對面’。”溫州市泰順縣西旸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王陽,參與了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超聲方向試點項目。

泰順縣是該項目試點縣。泰順位于浙江福建兩省交界處,距離省會杭州近400公里,地形以山區為主,交通不便,是全省最后通高速公路的縣。彭成忠認為,在泰順這樣一個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縣域進行超聲強基層試點是比較合理的。

從2021年3月正式試點至今,項目已在泰順縣13個鄉村衛生院落地,為一千多位患者提供了掌上超聲檢查服務。

王陽舉例說,今年7月她正拎著掌上超聲下村時,碰到一位腹部隆起的男性村民,初看以為是肥胖,不過這位村民皮膚黃染,經體格檢查后發現肝臟觸診腫大伴壓痛,王陽隨即聯系遠在上海的彭成忠進行線上B超檢查會診,最終初診為“肝內混合性回聲團塊,懷疑肝癌”。在王陽建議下,患者赴上級醫院復查,幾天后被確診為肝癌。

彭成忠介紹,以往村級衛生所沒有超聲設備,試點項目擴大了超聲設備的普及范圍,讓基層醫生也能通過超聲掃查為患者提高篩查診斷服務。除了腹痛、外傷這類急診病人外,項目還為長期臥床在家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門診斷,動態觀察其疾病變化。

難在人才

彭成忠回憶,試點開啟之初最難的問題不是設備,而是人才。“基層的全科醫生基本只會使用聽診器、血壓計、溫度計這些簡單設備,超聲檢查需要技術積累,如果用不好反而會誤診、漏診。”

為了讓基層醫生掌握超聲技術,彭成忠當時所在的浙江省人民醫院派專家前往泰順縣對醫生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理論培訓,同時要求其跟隨縣醫院超聲醫生進行兩周實踐培訓。培訓內容以較為基礎的急診超聲為主,比如遇到腹痛患者,基層醫生需要掌握評估膽結石、腎結石、胰腺炎、宮外孕破裂等病癥的技能。

為了保障診斷效果,浙江省人民醫院超聲科與泰順縣13個鄉村衛生院建立了幫扶機制,當泰順縣的基層醫生有超聲檢查需求時,浙江省人民醫院超聲科醫生進行遠程指導,信息系統對超聲圖像及基層醫生掃查手法進行實時傳輸。

不過要將泰順縣的試點經驗推向全國,彭成忠認為醫生培訓機制、收費機制以及相關的醫療責任認定機制都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

比如在收費機制上,試點過程中村醫的超聲檢查、上級專家的會診都是免費的,相當于志愿服務。彭成忠認為如果未來能將基層超聲檢查納入醫保或者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會更有利于項目的推廣。

此外,目前的遠程超聲模式還需要解決超聲報告的法律效應問題。

彭成忠說,在遠程會診時,上級醫院醫生需要對出具的超聲檢查報告承擔責任,但檢查是由當地的基層醫生操作,上級醫生所看到的信息依賴于基層醫生的掃查手法,會存在潛在的漏診風險,如果因此出現糾紛如何界定雙方的責任目前缺乏明確規定。

超聲檢查如何走向同質化

超聲人才的缺乏同樣制約著超聲檢查結果互認。

醫學檢查結果互認是避免重復檢查、降低患者負擔的重要手段。浙江是全國范圍內率先進行醫學檢查結果互認的省份之一。一年前,浙江省衛健委、醫保局及財政廳聯合下發《關于全面推進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和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對180項醫學影像資料和93項醫學檢驗結果予以互認。

湖州市衛健委副主任胡小軍介紹,經過一年的實踐,湖州市內的醫聯體、醫共體基本已實現了文件所要求的項目互認。

不過,超聲作為檢查次數最多、基層最為普及的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并未被納入浙江省的互認目錄。

對此,胡小軍認為,實現檢查結果互認有一個前提,各醫療機構的檢查水平要達成同質化,這樣彼此才能信任對方的檢查結果。超聲在湖州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早已實現了全覆蓋,但設備普及易、技術普及難。

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陸文明進一步解釋說,在社區和鄉鎮衛生院一般極少有專職的超聲醫生,許多做超聲檢查的醫生同時還需做化驗等工作,這導致他們的超聲技術專業度并不高,在技術水平不同質的情況下難以實現檢查結果互認。

“提升超聲技術是我們整個強基層體系建設的一部分,接下來如何讓超聲檢查實現基層檢查、上級醫院診斷,還需要探索。” 胡小軍表示,目前湖州市在信息化傳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經完備,只是需要解決人員的技術難題。

此外,隨著便攜式的掌上超聲在各地試點,湖州市也正在思考未來如何讓掌上超聲的應用更廣、更落地。胡小軍舉例說,目前孕婦的孕期管理都需要前往醫院檢查,如果未來技術能夠讓孕婦居家監測,家庭醫生負責隨訪,同時讓企業負責設備的租賃運營,這樣掌上超聲就能夠更好地為母嬰健康服務。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