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環球快播報】“現在房地產,已經越來越陌生了。”

2023-04-10 14:18:34來源:真叫盧俊  

來源 | 真叫盧俊ID | zhenjiaolujun0426

阿翔是一個老地產人了,入行也有15年了


(相關資料圖)

之前一直在案場做銷售,后來2015年前后,加入了一家當時需要快速發展的閩系房企

在那個愛拼才會贏的模式下,他2年時間從一個案場銷售變成了項目負責人

最后成為了一個二線城市的營銷總

毫無疑問,這個二線城市成就了他

但是現在也在反噬他

城市出現了存量問題,公司所在的項目一瞬間就全賣不動了

每天都能看到這個城市的政策利好以及朋友圈勁爆的消息

但是不知道怎么,房子就是賣不掉了

阿翔所在的身位,也瞬間開始焦慮

大概一個月前,我和他有過一次碰面,那次碰面他和我說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現在的樓市,我已經完全不認識了

01、最大的變化,售樓處已經沒有剛需了

本來以為這件事發生在一線城市

但是對于眼前的二線城市來說,也實實在在地發生

過去幾年經歷過巨量的拆遷和龐大的樓市開發,幾乎所有的客群手上都有了自己的房子

有購買力是真有購買力,不缺房子也真是不缺房子

這件事是讓很多人始料不及

對于阿翔來說,之前雖然也會有焦慮,但是之前一直覺得天塌下來先壓倒個高的,自己這種小公司樓盤不多,只要性價比合適要賣也一定能賣掉

但是當真的投身在售樓處就發現

就真的沒有客戶了

對于阿翔來說,他眼看著這個城市的新盤越來越多,土地也越來越多

而且幾乎每個項目都在30萬方以上,要賣都要賣三年以上

這種驚人的存量讓他感覺到恐怖,樓書上那幾個稀缺的字眼也顯得有點黑色幽默

這個情緒也慢慢讓客戶知道

原來房子真的沒那么缺

不僅房子供應量不缺,對于客戶來說也沒那么急

因為

當下的中年都在20年前買好了房子,當下的年輕人都有人給他們房子

阿翔盤過自己家的客戶構成,發現不論年齡不論職業,七成都是置換的

這個和當年洶涌的剛需崛起完全不一樣

因為大家從必須買變成了怎么買

這是時代周期的變化,也是客戶結構的變化

也因為客戶的變化,猛然間發現以前售樓處的營銷經驗也沒什么用了

過去的營銷房產都集中于傳播兩件事情,第一叫放大未來的美好,第二叫解讀當下的稀缺

這兩個路數幾乎對于大量從業者來說屢試不爽,并且洶涌的樓市也在一直證明這兩件事的正確性

但是客戶的變化也意味著模式的變化,對于當下而言,需要的是真服務

對于銷售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客戶好像比以前難搞了

其實背后來說,客戶沒以前傻了

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現在售樓處的活動也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那種裝逼的酒會越來越少,圍繞著親子以及老業主活動越來越多,這就是客戶變化帶來的營銷變化

如果還是堅持老方法,房子賣不賣的掉不說,自己會不會被裁了

因為這背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

可能客戶就不來了

現在的客戶在哪里,自媒體和渠道都拿著客戶資源來談商務,現在的操盤手到底選擇加入他們還是對抗他們

但是不論如何,這都不是傳統地產人具備的能力

02、甚至包括,產品的解讀也開始吃力了

以前怎么解讀一個項目的好壞,其實所有地產人都有非常簡單的套路

——室內裝修有沒有地暖新風中央空調三件套,有就是好的,沒有就是一般的

——品牌用的是不是進口的,是就是好的,不是就是一般的

——立面是不是用石材或者鋁板,用了就是好的,不用就是一般的

但是現在在阿翔眼里,別人的產品解讀越來越豐富

包括什么底盤,包括邊界,包括TOD,包括煙火氣,這些詞正在代替奢華、圈層、臻享被更多人看到

之前阿翔還認為這只是營銷包裝的概念

但是當自己的項目拿到手里的時候突然發現,怎么包裝都包不出來

這個詞的存在就代表著購房者的關注點不一樣了

以前用錢來衡量好壞,現在大家都在強調審美、調性、人性化

這些追求下,使得阿翔自己的審美開始得到了質疑和考驗

這些詞就代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大家會做新產品的能力好像也還不具備,反而這些年被一些之前我們不太聽過的品牌所教育

行業內的人都去看過阿那亞、麓湖、卡地亞的項目,但是沒有一個所謂的大房企能夠真正學會,這背后說是基因,而很有可能

做產品的根本就是兩撥人

操盤手但凡是地產人,或許就失去了創新的可能

為什么會這樣

阿翔和我有過一個反思,關于行業內供需錯配的情況

現在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不做剛需了

只要不是地塊有強制的面積要求,能做大的盡量做大,不能做大的創造條件來做大

會有這么明顯的變化,就是因為過去20年造了太多的小戶型

小戶型為什么會這么風行,就是因為低總價在行業趨勢中具備競爭優勢,龐大的剛需人群中,總價降低意味著客群基數變大,更多的人意味著風險較小

而對于購房者來說,位于房價上升通道里的便宜產品反而擁有了更好的金融屬性

就是因為具備周期優勢,從而忽略了真實需求

包括現在行業內存在一個特別魔幻的現象,大家都覺得當下房價貴,但是反而越貴的房子是最多人搶的

本質上其實在20年的時間里,行業內沒有輸出足夠好的產品

03、地方政府都變得好專業

對客戶的溝通方式變了,而對上和地方政府各個職能部門的溝通方式,也變了

而且是變得更加徹底

你以為的靠關系,現在變得全都是專業

現在招商引資已經不是看你的企業規模,當然也不是看有沒有關系好不好溝通,這些已經變得非常的不重要

每個地方政府都在審視現在圍繞著土地鏈接的開發商

我和上海一個區的土規局領導聊天,還聽到一個特別接地氣的話:**自帶流量,和他一起開發能夠盤活整個板塊的熱度

這就是當下政府對于開發商的要求

而作為從業者能否在這個維度上對上話,給到帶有熱度的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在項目中后期的開發也是如此

如今政府端口和房企對接任何一個項目開發,對于產品規劃的介入已經到了非常細致的程度

從紅線附近的整體排布模式,到整個項目規劃再到產品投入的程度,每個環節都需要和部門關口反復多輪的溝通

為什么會這樣,其實也是因為趨勢的變化,過去在新區開發,房子怎么造都沒關系,不過邊界就行,現在在老城開發,周圍都有建筑,互相干擾很多,而且也特別容易和周邊產生影響

好的項目就有好的影響,壞的項目就有壞的影響

所以必須要用心

現在的項目都在市中心,哪怕是在郊區現在也發展的比較有人氣了,沒發展起來的也就徹底發展不起來了

而且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

現在的城市動遷房做的越來越好

在上海看到的精裝修,交付都有完整的人車分流和社區規劃

這些都是地方政府主導下的產品力提升

現在交付一個社區,牽扯大量的民生問題,幾乎沒有哪個區域會忽略這一塊

所以每塊地都是門面和名片,政府職能部門變得更專業甚至超過地產商的專業,本質上也是保持住城市信用度的重要轉變

04、好像什么都沒變,好像什么都變了

這是阿翔和我說的最多的,就是關于樓市到底變沒變

這其實也挺奇怪

看別人項目的時候,好像大家還在用老套路賣房,而且都挺順利,什么日光啊,倒掛啊也經常看到

但是輪到自己的時候,好像什么方式都不對了,怎么做都不行

阿翔問到我的時候我也懵了一下,其實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個周期下就有這個周期該有的游戲規則

很多時候我們在探討規則要不要變,但是抬頭的時候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不需要討論,因為規則已經變了

給我們選擇的是:接受這個規則,或者離開

聊到這里我反問阿翔,害不害怕被淘汰

阿翔和我說有點焦慮,但是也還好,畢竟如果被裁員就是N+1,這對在這家公司已經8年的司齡來說,好像資歷在此時也得到保障

而且日常工作也在做,也沒犯什么大的錯誤

最差的結果無非是被下放,做具體的執行工作,累點苦點,但好歹飯碗還在

和我說這話的時候阿翔也挺坦然

很明顯他也想要躺平了

但黑色幽默的是

真實的結尾總是比故事更加精彩

就在上周五,阿翔給我發來了微信,說他被公司裁員了,公司正常賠償,但是希望他盡早離開

我問為什么

阿翔說,公司對他就說了一句話:雖然代價大,但這還是公司最劃算的一筆開支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