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全球熱門:保險新開發產品定價利率或從3.5%降至3.0%

2023-04-21 11:22:42來源:天天在線  


(相關資料圖)

近期監管部門正陸續召集相關保險公司開會,主要內容是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壽險公司調整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控制利差損,要求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從3.5%降到3.0%。主要思想是市場有效,監管有為,主體調節在先,控制節奏,實現軟著陸。

上個月曾報道為引導人身險業降低負債成本,加強行業負債質量管理,監管召集多家壽險公司,調研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對行業影響。

不久前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組織保險行業協會以及多家保險公司開展調研。將重點調研普通險預定利率分布、分紅險預定利率和分紅水平等公司負債成本情況,以及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對公司和行業的影響,包括對新產品定價、存量業務退保、銷售行為、市場競爭分析變化等的影響。

隨后據報道,監管在北京、南京、武漢三地召開座談會。其中,北京參會的保險公司包括中國人壽、新華人壽、陽光人壽、中郵人壽等;南京參會的保險公司有太保壽險、工銀安盛人壽、安聯人壽、中韓人壽等;武漢參會的保險公司有合眾人壽、國富人壽、國華人壽等。

實際上,監管歷史上有過多次調整評估利率的行動。據悉,1992年到1996年間,保險公司為了和銀行競爭,長期保險的預定利率均在8%以上。考慮到利差損風險,1999年,原保監會下發《關于調整壽險保單預定利率的緊急通知》,全面叫停高預定利率產品,強制壽險公司將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年復利2.5%。

此外,從全球市場來看,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末都曾面臨利差損風險。1970年左右,美國壽險業競爭激烈,為提高競爭力,險企銷售大量高負債成本、低利潤產品。1980年左右,利率下行,投資承壓,據美國審計總署統計,1975年-1990年間共有176家人壽和健康保險公司破產,其中80%發生在1982年以后,主要系險企銷售大量對利率敏感的低利潤產品;同時市場壓力致使投資端面臨虧損。

(本文綜合財聯社等信源)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