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進入沖刺收尾階段,預計9月底完工,年底投用

2023-08-27 19:13:39來源:京報網  


(資料圖片)

初秋時節,大運河河畔,綠意不減。位于“綠心”森林公園內的“三大建筑”拔地而起,掩映在一片蔥郁林木中,古今交匯,為千年大運河增添閃亮的文化明珠。目前,“三大建筑”項目主體結構及外立面裝修工程已全面完工,進入最后的室外綠化和室內的精裝修工程,預計9月底基本完工,年底投入使用。記者在現場看到,歌劇廳、戲劇廳等廳內的座椅都已安裝完畢。

8月23日,“走進區域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網絡主題調研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地。4000余塊折線鋁板裝飾而成的白色外立面,線條硬朗,造型簡潔。隨著陽光的推移,屋面顯現出光影的變化,宛如舞臺大幕徐徐拉開,這便是有著“文化糧倉”之美譽的劇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由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共享配套設施及軌道預留車站五個單體建筑組成,總建筑規模約60萬平方米。此前,“三大建筑”已確定正式名稱,分別是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建成后,將分別由國家大劇院、首都圖書館和首都博物館管理運營。屆時,“三大建筑”將成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市民文化休閑娛樂中心,打造北京市又一代表性新地標。

記者在劇院施工現場看到,工人正在進行緊張的室內裝修,為迎接竣工做著最后的準備。其中,歌劇廳、戲劇廳等廳內的座椅都已安裝完畢,正在進行舞臺裝飾。“項目在2019年10月底開工,經過近4年的建設,目前整個工程進度已經完成95%以上,現在就剩下室外的綠化和室內的精裝修工程。預計今年9月底全部完工,具備驗收條件,交付業主單位籌備布展。”北投集團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部副總經理李欣說。

據李欣介紹,劇院總座位數約5750個,包括1800座的歌劇廳、1600座的音樂廳、1000座的戲劇廳、500座的多功能廳及850座的室外劇場。“它的舞臺尺寸同國家大劇院基本一致,可實現大劇院演出劇目在城市副中心無縫銜接、同步上演。”李欣說,未來這里將打造集文藝演出、展覽展示、藝術普及教育、文化交流體驗功能于一體的世界級一流劇院。

據悉,北京城市圖書館整體設計元素來源于銀杏葉片和森林山谷,設有古籍文獻館、藝術文獻館、非遺展示區、開架閱覽區等功能分區,讀者日接待量為5000至8000人次。其藏書能力達800萬冊,擁有國內最大的機械書庫,配有自動分揀機、智能送書機器人等設備,能實現圖書的自動出庫、自動分揀、自動搬運,讀者通過智能桌面或手機完成庫本圖書的檢索和借閱后,只需15分鐘,指定文獻就能送至手中。這里還將提供24小時閱讀服務,在識別技術的助力下,讀者可憑身份證件自助進出、借閱書籍。大運河博物館項目整體設計元素來源于船舶、風帆和水浪,包含主樓和市民共享大廳兩大主要部分,其中,主樓由藏品庫房、文物修復、陳列展覽、社教活動等區域組成。大運河博物館同時側重展現北京城與運河之間的關系,主樓二層將設有“北京的大運河”基本陳列以及“北運河長卷”專題展廳。

與三大建筑同時建設的,還有建筑面積約25.5萬平方米的配套設施,這片由三大建筑圍合而成的商業共享空間,集商業配套、共享停車、地鐵交通、能源保障等功能于一體。未來,市民可以乘坐M101或M104地鐵線抵達北京大劇院站,經由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設施直接進入三大建筑參觀游覽,據測算,平均步行距離約300米、步行時間約5分鐘。未來,這里將成為整個區域的公共交通樞紐和游客往來聚集的活力中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