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從東風牌轎車到新能源汽車 中國成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造車夢”

2021-01-30 10:40:06來源:新華網  

1939年,歐洲大陸籠罩在世界大戰的陰云之下。而在北美大陸的紐約,世界博覽會卻以“建設明天的世界”為主題設置了模擬城市展廳,暢想未來人們乘坐著配備獨立聲音系統的車輛,行駛在自動高速公路上的情境。

同樣是在1939年,在中國昆明的一個廠子里,工人們用從美國斯圖爾特汽車廠購買的全部器材和設備,試制成4輛貨車,隨后在戰爭中落入日軍之手。

時間來到1956年,通用舉辦的Motorama展覽會上出現了第一款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概念車Firebird II。

同樣是1956年,中國汽車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7月14日,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造車的歷史。兩年后,東風牌轎車在一汽誕生,這是中國自制的第一部轎車。同年8月,一汽又設計試制成功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1959年第一批紅旗72型轎車參加了國慶游行和閱兵。

由于技術封鎖以及外匯和人才短缺問題,中國汽車工業長期踟躕不前,停留在手工敲敲打打的原始階段。

改革開放后,伴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80年代開始,以中外合作和技術引進為基礎的我國轎車工業邁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擁有一輛私家車在年輕人的人生清單中并不只是個“夢想”了,中國汽車也逐漸從曾經的幼稚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閆雨昕)

數據顯示,自2009年躍居世界第一之后,我國汽車產量連續九年蟬聯榜首。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達2901.5萬輛,占世界汽車產量的29.8%。

當全球進入互聯網時代進而進入智能數字時代,當汽車從代步工具的屬性中掙脫出來,成為生活方式乃至智能工具的時候,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汽車成為業界新寵,汽車產業之于中國也碰撞出了新的機會。

為什么選擇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汽車呢?從發展格局上看,環保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電子和氫燃料得到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從技術基礎上看,中國涌現了一大批擁有國際影響力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為智能汽車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用戶基礎、應用生態和技術儲備。

汽車產業大變革正在加速向暢想中的未來情境靠近。

2008年3月,新能源汽車第一次載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表示,要著力突破新能源車關鍵技術。

2009年開始,國家出臺了新能源汽車準入標準和一系列福利政策。彼時,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和工信部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

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

2015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增長速度可用井噴來形容。當年11月,新能源商用車單月產量超過全球其他國家之和,12月,純電動商用車同比增長6倍。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5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在汽車銷量的占比達到1.8%,保有量接近1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40%。

2018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并培育了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銷量創歷史新高,產銷占據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良好,為我國及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指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加速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揮了重要的統領性作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大勢已成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步入更理性的發展階段。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判斷,2030年新能源車比例要達到40%,按現在中國汽車的體量,這個行業將顛覆性重組。

如果回溯歷史,眾所周知,汽車是在十九世紀被德國人發明的,又在美國實現第一次流水線生產,上世紀70年代,汽車又被日本人提上了一個臺階……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多數時間里,中國汽車行業并不是世界舞臺上的主角,不過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這一格局即將迎來新的變化。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