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頻發傲慢甩鍋 為銷量犧牲質量 特斯拉“迷戀”當休矣!
“沒有你們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的今天。” 一年多前,在上海超級工廠首批國產Model 3批量交付儀式上發表演講時,特斯拉CEO馬斯克這樣表達對中國政府和消費者的感激之情。
特斯拉確實需要感謝中國,感謝中國消費者。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特斯拉全球的銷量逆勢增長了36%,接近5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銷量接近14萬輛,占比近三成,并且貢獻了大部分的增量。
與此同時,愈演愈烈的質量隱患,和慣常甩鍋的“特斯拉式傲慢”,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頻頻刺激中國消費者的神經。兩相對比,馬斯克的“感激”更像是敷衍。
事故頻發 傲慢甩鍋
最近,特斯拉再次上演了“甩鍋”的把戲,針對南昌車主涂先生剛買了6天的新車充電后突然斷電無法啟動的問題,先是甩鍋國家電網電流過載,在被后者有理有據正面回懟之后,以工作人員名義發布的道歉聲明依然避重就輕,甩鍋給音頻剪輯,并未正面回應消費者質疑。
“轉彎車速過快且路面濕滑”、“女性踩剎車力量弱”、“做空者抹黑”、“對車輛數據的分析顯示沒有發生故障”…… 特斯拉種種奇葩的“甩鍋”行為數不勝數,在面對政府部門時也不曾收斂。2020年3月,工信部針對Model 3車型部分車輛違規裝配HW 2.5組件問題約談特斯拉,并責令其立即整改,特斯拉在回應中稱違規系“疫情期間供應鏈影響”;2020年10月,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的情況下,由于車輛前后懸架問題,特斯拉召回了2013年-2017年之間進口的Model S和Model X電動汽車,卻在選擇召回之后的一份文件中稱,是由于“中國車主濫用造成的召回”,與汽車本身質量無關。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國內因特斯拉車輛失控而導致的交通事故累計達到10余起,僅在2021年1月被爆出的事故就有4起,幾乎都是因突然加速、剎車失靈或轉向失靈等問題引發的。針對種種質疑,截至目前,特斯拉官方從未給出過令人信服的詳細說明,而是將事故的原因統統歸結于消費者的誤操作。這不是一家負責任企業該有的行為,這種傲慢的背后是特斯拉在曾經的光環加持下,消費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
為銷量犧牲質量
特斯拉曾經以創新者和顛覆者的形象出現在國內消費者面前,號稱“硅谷鋼鐵俠”的馬斯克傳奇的人生激勵了無數創業者,收獲了國內外粉絲無數。尤其是在中國,一大批名人消費者購買之后,引發了“羊群效應”,吸引了不少中產階層紛紛購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蜂擁而至,把特斯拉“寵”壞了,也讓特斯拉的“甩鍋”行為一次次得逞。
事實上,特斯拉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沒錯,我們的生產如地獄。”據媒體報道,馬斯克近日在與行業分析師桑迪·門羅(SandyMunro)的一次訪談中,首次承認了特斯拉的品控問題。
2月2日,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發布了特斯拉申請召回13.5萬輛ModelS和ModelX汽車的召回公告;在此之前的1月13日,NHTSA曾要求特斯拉召回15.8萬輛存在安全問題的Model S和Model X;在2020年美國《消費者報告》可靠性排名中,特斯拉排名倒數第二,其中Model 3作為特斯拉評分最高的車型,分數也僅為53分,Model Y則僅為5分;美國市場研究公司J.D Power發布2020年美國市場新車質量研究(IQS)報告顯示,特斯拉初始質量得分為250PP100,這意味著每100輛特斯拉車型便會出現250個問題,排名墊底。
國產Model 3品質差也被不少用戶詬病,“洗個車,外面大雨,車窗冒泡”的吐槽精準描述了國產Model 3粗糙的做工。甚至有媒體曾報道揭露,“在中國區,特斯拉只看重產能”、“為了完成產量,特斯拉正在不擇手段地降低自己的質量標準”。
再來看特斯拉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技術。2018年初,在洛杉磯405高速公路上,一輛特斯拉Model S撞上了一輛停在路邊的消防車,車主聲稱當時正在使用自動駕駛功能;2019年,一車主在自動駕駛狀態下追尾一輛警車;2020年7月,北京市南四環花鄉橋,一輛特斯拉Model S撞上同向行駛的道路養護貨車,致使特斯拉車輛報廢,對方車輛4人受傷,其中一人胸椎嚴重骨折,據車主焦女士反映,當時車輛采用的是自動駕駛模式。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已發生多起交通事故,造成多人死亡。一項海外數據顯示:在2019年有50多人死于涉及特斯拉汽車的交通事故中。在網絡上鍵入自動駕駛事故進行搜索,關于特斯拉的新聞報道時常見諸媒體。
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頻發與其不是完全成熟的技術產品有較大關系。2017年5月,特斯拉開啟了新一輪Autopilot升級,利用云技術收集特斯拉銷售車輛的道路數據,特斯拉的工程師再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逐步完善Autopilot。AI算法高度依賴海量的道路數據,特斯拉需要廣大車主充當“小白鼠”幫助收集數據才能不斷完善Autopilot系統,Autopilot系統不完全成熟又可能造成車主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作為一名企業家,馬斯克關注企業成本無可厚非。但是從社會的角度,馬斯克沒有把車主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中國車企正迎頭趕上
相比特斯拉,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造車新勢力,中國自主車企在自動駕駛方面取得的成績同樣亮眼,只是他們相比特斯拉更為謹慎,畢竟自動駕駛技術最終是為消費者服務的,安全才應該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早在2016年4月,長安汽車兩輛自動駕駛汽車途經西安、鄭州,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到達北京;2016年,北汽無人駕駛汽車開始在盤錦紅海灘風景區測試、驗證,通過封閉道路運行,也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經驗;2019年7月,長城汽車與騰訊、阿里、百度、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華為和高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基于5G+AI技術的智能汽車;2019年7月,吉利汽車牽手百度Apollo平臺,共同開發車載交互系統。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汽車企業都在打造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
中國的科技巨頭也早已投身于自動駕駛領域。2017年,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曾經穿梭于北京五環路上,順利到達發布會現場;阿里巴巴與國內多家企業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華為憑借多年來積累的深厚技術功底積極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更與長安汽車組建合資公司。
今時不同往日,神話不再的特斯拉應該意識到,在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上,高端、新能源和高科技等等代名詞都已不再專屬于特斯拉。一大批中國自主車企正在崛起,以比亞迪、上汽、長安、廣汽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車企,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其新能源汽車產品銷量不斷增長,覆蓋轎車、SUV、MPV等多數細分市場,價格覆蓋10萬-60萬元低、中、高端區間,他們正以嚴謹的造車態度、不輸于甚至優于特斯拉的產品品質,和“甩特斯拉幾條街”的售后服務趕超特斯拉。
數據顯示,2021年1月,蔚來交付了7225輛新車,同比增長352.1%,連續六個月創單月交付新高;小鵬汽車2021年1月總交付量為6015輛,同比增長470%,連續7個月同比翻番;濃縮了刀片電池、DiPilot等比亞迪最新技術的比亞迪漢在2021年首月銷量達到12103輛,連續第三個月銷量突破萬輛大關,上市以來的銷量已經突破5萬輛大關。
大眾、奧迪、寶馬、福特等跨國品牌也都陸續在國內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即將全面開放的中國汽車市場,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消費者正在和即將迎來越來越豐富的選擇。
沒有中國消費者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的今天,在此,原句奉還馬斯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是百花齊放,信任的透支是有限度的,當開拓者的光環褪去,傲慢的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的特斯拉,不必迷戀。(萬仁美 薛亞培)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2020中國汽車出口同比下降2.9% 車企加速開拓北美以外的出口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根據企業報送的出口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汽車企業出口量達到99 5萬...
2021-02-04 -
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 汽車保值回購淪為營銷噱頭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稱,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 75%,比2019...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