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互聯網端自動駕駛優勢不容小覷 百度滴滴暗戰技術之巔

2021-06-30 14:44:21來源:蓋世汽車  

前段時間,中國造車新勢力三巨頭蔚來、小鵬和理想被披露了今年一月以來的銷量,3.4萬、2.4萬和2.2萬的交付量都已經逼近了各自在2020年的交付總量。

能夠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與這三家廠商潛心研發的以自動駕駛為中心的智能系統是密不可分的,而他們的反面——傳統車企,不擅長開發軟件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這時來自互聯網端的自動駕駛技術就成了傳統車企最急需的外援,而隨著互聯網公司的加入,當前智能汽車市場格局或很快會迎來一波腥風血雨。

互聯網端自動駕駛優勢不容小覷

無法否認造車新勢力由于創立之初就存在的互聯網產品基因,天生擁有比傳統車企更強的軟件制作能力。但是當擁有更強悍的工程能力的傳統車企,與同樣擁有優秀軟件制作經驗的互聯網廠商合作時,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增添了不少的變數。

雖然造車新勢力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頗有建樹,但是以百度為首的互聯網公司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也收獲頗豐。百度從2013年開始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到現在已經積累了超過2900項汽車相關專利,獲得的路測牌照數量占全國數量的一半多。

同樣滴滴也對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投入了海量資源。滴滴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就曾表示,他們已經在旗下的網約車上開始大規模安裝用于獲取路況信息和司機實際駕駛行為數據的傳感器。今年滴滴放出的旗下自動駕駛汽車5小時路測無接管的視頻,展現了其狹窄路段超車、大型路口掉頭等能力,讓谷歌無人車項目創始人也頻頻點贊。

所以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經驗上,造車新勢力相比互聯網公司并沒有所謂的「絕對優勢」,反而是仍然要加緊研發步伐,防止被后進入智能汽車市場的互聯網公司趕超。

從進入智能汽車市場較晚的滴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獲得累計8億美元的投資來看,互聯網廠商沒有讓造車新勢力一直頭疼的融資問題。這一方面得益于資本對于智能汽車市場的追捧,一方面也表明資本對家大業大的互聯網廠商做好自動駕駛技術是有信心的。

在獲得資本市場信任后,互聯網廠商再與保守的傳統汽車廠商合作就已然是如魚得水了。今年1月,百度宣布與吉利合資組建智能汽車公司,聯手打造智能汽車的消息震驚了業界。這表明

「傳統車企研發硬件+互聯網公司研發軟件」的合作模式已然形成,強強聯合、彼此互補的新造車模式開始向造車新勢力的「軟硬件一體化」模式發起沖擊。

互聯網公司聯合傳統車企一起造車的思路可以說是完全壓著造車新勢力的命脈打。在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和周邊軟件研發能力相似的情況下,傳統車企在研發周期和質量方面的把控能力是公認的優秀,從造車新勢力不斷挖掘廣汽、吉利等傳統車企高管和研發團隊就能看出他們也是認可傳統車企研發能力的。

由此一來,融資頻頻碰壁、汽車工程技術落后的造車新勢力在接下來的智能汽車市場競爭中顯然已經沒有多少優勢了,而互聯網公司對自動駕駛領域的這場秘密入侵才剛剛開始,Robotaxi 這類商用市場才是他們最希望得到、最擅長的市場。

Robotaxi 市場,百度滴滴暗戰技術之巔

如果說剛提到的造車新勢力在汽車工程方面積累相比傳統車企明顯不夠的話,那么互聯網公司對于汽車硬件制造基本就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以自己最熟悉的經營模式吃掉商用端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蛋糕。

根據 CNNIC 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中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到3.65億,相比2020年3月增長298萬。這組數據無疑表明如今打車市場不僅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市場,更是一個仍有增長空間的市場,而為海量用戶提供用車服務的網約車就是智能汽車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如今一眾互聯網廠商反復提及的 Robotaxi 就是希望將打車市場中的服務用車由以人驅動改為電腦驅動。

目前全球范圍內,在 Robotaxi 市場投入最多的恐怕非百度莫屬。百度 Apollo 在中國各地幾年內早已開展多次大規模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測試,北京的亦莊、海淀、順義和長沙多地都留下了百度 Apollo Robotaxi 自動駕駛出租車隊的痕跡。

另一方面,作為打車市場的巨頭滴滴也在積極探索公司在即將到來的 Robotaxi 市場中的新運營模式,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百度與滴滴在 Robotaxi 領域中技術上的交鋒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在具體到業務方向上,百度與滴滴的 Robotaxi 路線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百度 Apollo 業務相關人員公開表示,百度不會做 Robotaxi 市場的運營方,而是將該技術輸送給有能力的運營方等。由此可見,百度想要在 Robotaxi 市場中做類似華為那樣的核心技術供應商,將自身產品技術組件化,為有定制需求的公司提供一攬子打包解決方案。

不得不說,百度對自身的定位是非常貼合自身實際能力的。畢竟網約車市場幾乎已成定局,根據此前交通部數據,目前在冊的網約車平臺二百多家,但是他們僅占10%的市場份額,任何新晉平臺都不可能打倒已經占據絕對地位的滴滴,混口飯吃都很難,而成為核心供應商意味著不僅可以在中國市場運營,還可以在全球市場與 Uber 等打車公司合作,實現產品全球化。

反過來看滴滴,他們做 Robotaxi 的目標是替代掉旗下簽約的網約車司機,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強化對打車市場的統治力。根據前不久公布的數據來看,滴滴網約車司機收入占乘客支付費用79.1%,而在商用端普及自動駕駛出租車可以直接刨除這部分支出;安全合規性方面,也能夠有效地規避現有的司乘人員產生的種種安全問題,提高品牌美譽度;由滴滴控制的無人駕駛網約車還可以在極端天氣下進行更高效的調度,從而節省行車成本,提高乘客周轉率。

互聯網公司正式進入智能汽車市場「攪局」是一件既在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對科技進步方向敏感的他們提前多年就在自動駕駛領域布局充分體現了卓越的遠見,資本的認可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優勢明顯的互聯網端技術配合傳統車企,將會是造車新勢力最難纏的對手。

另外有著「進入一行,顛覆一行」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也將目光再次停在了打車市場,繼網約車之后又提出并施行的 Robotaxi 概念,在顛覆現有打車市場經營模式的同時,也讓未來城市交通逐漸顯現身形。百度、滴滴兩方陣營在未來也會面臨激烈的競爭,至于分庭抗禮的兩位究竟誰能率先搶占賽道,那就要讓時間給出答案了。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