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每日簡訊:華碩靈耀 13 2023 體驗:輕薄之上的一塊好屏

2023-04-24 21:22:11來源:ZAKER科技  

原以為 ChatGPT 已是一座高山,沒想到它只是 AI 變革的冰山一角。協助撰稿的 Notion AI,生成美圖的 Midjourney,一鍵完成 PPT 的 Gamma,幫你讀 PDF 的 ChatPDF 紛至沓來……

這一系列的變革,也伴隨著不易被察覺的變化:原本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大多被手機吞噬,但現在電腦又扳回一城了。

在先進 AI 軟件工具提高效率的同時,先進硬件工具和靈感的重要性也就愈發凸顯,也許,筆記本電腦也在寫和 AI 一樣的新故事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是一名編輯,日常需要寫稿,偶爾修圖,選購電腦時應該考慮哪些點?」

我將這個問題提給了 ChatGPT,它給出的建議是:輕便的機身、高分辨率的屏幕、出色的續航以及豐富的接口。

恰好,我手上這臺新拿到的靈耀 13 全都滿足。

小機身里的大能量

當我把靈耀 13 2023 版(以下簡稱靈耀 13)從包裝盒里拿出來時,周圍發來了一陣感嘆:好薄啊。但親自上手的我,首先感受到的是靈耀 13 的輕。

隨手拿來正在使用的 MacBook Air 對比一下,靈耀 13 溢出屏幕的輕薄,如圖所見:

▲ 左為靈耀 13

靈耀 13 機身僅重 1 千克,加上充電頭的旅行重量與 MacBook Air 的裸機重量相當,當然如果你有支持 PD 協議的其他多口充電器,差旅起來可以更輕松,如果說 MacBook Air 是輕薄本的標桿,那靈耀 13 就是超越標桿的存在。

感受過剛上手的輕薄,放到桌面、翻開屏幕,看到的就是靈耀 13 輕薄之外的設計感。

靈耀 13 的 A 面采用了特殊工藝,在鋁合金表面熔融結晶,讓金屬氧化后擁有了陶瓷質感。這一設計不僅帶來了更高的硬度和耐熱性,手持也有石紋般的觸感。

這也是我開箱靈耀 13 直接感受輕薄之后的第二個驚喜:筆記本設計經歷了數十年的變遷,想要在條條框框內做出不一樣非常困難,靈耀 13 的 A 面宛如一塊巖板打磨而成,內斂沉穩,與司空見慣的金屬、塑料或者玻璃材質都不一樣。

堅若磐石的品牌理念,在這款產品上具象化了。

我們拿到的是極地灰配色,素雅的機身讓靈耀 13 看起來很商務,但幾條幾何線條的加入又讓它靈動不少,停靠在背板邊緣的「ASUS ZenBook」logo,低調又明確。

過往無數產品告訴我們,輕薄往往要付出代價,比如中看不中用,比如要犧牲結構件,違背一些人體工學,或者電池容量縮小等等。

但是,過往長久以來在輕薄本領域的設計制造經驗,讓靈耀 13 很大程度上規避了「中看不中用」的陷阱。

比如靈耀 13 采用了懸浮式轉軸設計,打開屏幕的同時也會墊高鍵盤,提高觀看角度,讓觀看和輸入更舒適。

另外一個很小,但我很看重的細節也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來:即便機身如此輕薄,轉軸設計特殊,但它依舊可以以順滑舒適的阻尼感,輕松單手開合屏幕。

點亮屏幕,Windows Hello 人臉是被瞬間解鎖,靈耀 13 這塊 13.3 英寸、2.8K、OLED 的超窄邊框屏幕就撲面而來。

使用一段時間后,我對這塊屏幕的評價就是 8 個字:黑得下去,亮得起來。

因為采用了 OLED 屏幕屏幕,在觀影時靈耀 13 足夠深邃,用它重溫諾蘭的《黑暗騎士》,哥譚的壓抑不用配樂和臺詞,僅憑畫面就感受得出來。

另外,600 尼特的峰值亮度,即使在戶外環境中,也能清楚的看見屏幕畫面,滿足商務出行需求。使用 OLED 屏幕難免會有燒屏的擔心,華碩使用了三星 E3 優化材質,并在軟件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放老化機制。你只用享受這塊屏幕帶來的出色觀感,其他交給華碩就好。對輕薄本來說,有兩大痛點一直難以克服,一是接口,一是性能。

首先是接口,大部分輕薄本都很難保證接口數量和種類,MacBook Air 僅有 2 個雷靂接口,Surface Laptop 則是 1 A 1 C。無法避免的拓展塢,讓輕薄本不夠輕薄。

靈耀 13 則給了我們幾乎頂配的接口:2 個全功能雷電 4、1 個 USB-A 3.2 Gen 2、1 個 HDMI 2.1,當然,先進的 3.5mm 音頻接口也沒落下。

特別是 HDMI 接口,已經超過了機器厚度的極限,出差辦公,一本就夠了。

性能方面,靈耀 13 搭載了第 13 代英特爾酷睿 i7 處理器(可選 i5 版本),擁有 2 個性能核和 8 個能效核,制程和性能上都要比前代 CPU 更出色。

我們在室溫環境下實測了靈耀 13 的 CINEBENCH R20 的跑分,首次跑分為 3027 分,多次跑分后成績穩定在 2800 分左右,基本滿足我們對其性能的預期。

第 13 代酷睿芯片采用了全新的混合式技術,可以在不同負載下動態地調整功耗和性能,也就是說,搭載這塊芯片的筆記本將擁有更好的續航表現。

靈耀 13 采用了 63 Wh 大容量電池搭配 65W 充電功率的續航組合,官方宣稱辦公續航在 14 小時左右。

我們當然不會用輕薄本去和游戲本對比性能,也不會用官方數據當作靈耀 13 的續航成績。

我,一個編輯,用靈耀 13 辦公。

7 小時與 48% 剩余電量

寫稿、修圖、追劇、開會。Office 是我每日工作的必備工具,ChatGPT 是我高效工作的得力助手。打開電源,拔下充電線,我和靈耀 13 的一天開始了。

在見識了靈耀 13 的輕薄和優秀屏幕后,真正使用時讓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它的鍵盤。

為了追求輕薄機身,靈耀 13 采用了鎂鋁合金鍵盤面板,觸控板則采用了極薄玻璃覆蓋層,按理說,太薄的機身鍵盤手感就不會好,比如當年 MacBook 的碟式鍵盤。

好用的鍵盤一般有以下特點:足夠長的鍵程,寬且合理的鍵距,觸感優秀的鍵帽。

1.1mm 的鍵程并不算長,或許是因為抬高機身的緣故,敲擊手感柔和,并沒有按在鋼板上的感覺。而 18.7mm 的鍵距和略微下凹的鍵帽則是加分項,按鍵反饋足夠明確,寫作效率都高了不少。

再想想它 1 千克的重量和 13.3 英寸的尺寸,這個鍵盤體驗絕對算得上優秀。

靈耀 13 的觸控板絕對稱得上巨大,與 MacBook Air 相比也不落下風。加上 Windows 11 對觸控板的優化,更大的觸控板自然能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不過這塊觸控板并不支持全局按壓,雖然輕觸也能進行各項操作,但誰不想讓體驗更進一步呢?

如果你像我一樣做文字工作,趁著體驗靈耀 13,在這里我也來分享三款日常使用的工具,或許會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首先是 Affinity Photo,Photoshop 高昂的訂閱價格,讓一次性可以買斷 Windows、macOS、以及 iPad 端的 Affinity Photo 顯得眉清目秀。

它的操作方法與 Photoshop 類似,從后者轉到 Affinity Photo 幾乎不需要上手門檻,圖層、鋼筆、克隆……這些 Photoshop 上你熟悉的操作,這里全都有。

靈耀 13 支持 100% P3 廣色域,你也可以根據需求在原生、sRGB、DCI-P3 以及 Display P3 等四種專業色域之間切換,OLED 超高的色彩對比度、通過潘通色彩認證的靈耀 13,平均 Δ E<1。第 13 代英特爾酷睿 i7 處理器的性能也足夠滿足修圖需求。

在拍攝產品圖時還有一個小插曲,在攝影師把圖片修好發給我時,緊跟著夸了一句:它的屏幕真得好。

如果你是一個攝影師,把它當作外出修圖的便攜本完全沒有問題。

第二款軟件則是 Office,注意,這里說的可不是購買電腦后附贈的 Office,而是訂閱制的 Microsoft 365。

訂閱之后,你將擁有 1TB 的 OneDrive 云盤空間,隨時自動保存你正在撰寫的文檔,完全不用擔心文件丟失。

而且微軟最新的功能都會第一時間更新到 Microsoft 365 中,如果你想在第一時間用到微軟「一句話做 PPT」的 Copilot,Microsoft 365 一定是最佳選擇。

不得不說,Windows 平臺上的 Office 才是完全體。流暢的動畫效果,半透明的毛玻璃設計,在靈耀 13 上使用,有種軟件硬件一起輕的感覺。

這里得提一下續航,作為編輯,長時間寫作是常態。從下午 2 點到 7 點 20 分,5 個小時的寫作、修圖以及網頁查詢,靈耀 13 還有 57% 的電量。省著點用甚至能滿足我兩天工作日的需求。

最后一個工具就是前文提到的 ChatGPT 了,雖然它沒辦法幫我完成稿件,但提建議、查資料,可以讓我快速了解一個陌生領域的知識。

比如你現在正在看的這篇文章,對靈耀 13 重量、屏幕分辨率、續航以及性能體驗上的分享,正是來源于 ChatGPT 給我提供的角度。

臨下班的部門會議中,靈耀 13 讓我少了攜帶拓展塢的繁瑣,HDMI 連接會議室顯示器,投屏分享一氣呵成。

真的,每臺輕薄本都值得一個 HDMI 接口。

7 個小時過去了,下班的我看著靈耀 13 還有 48% 的電量,倍感安心。

輕薄本的新標準

兩瓶礦泉水,是華碩靈耀 13 2023 的重量。

一個郵差包就能裝起來的筆記本,承包了我一周工作和娛樂。用四個詞就能概括它帶給我的體驗:安靜、高效、好屏。

最后一個詞要單獨說,那就是「標準」。說到輕薄本,大家都會提到屏幕素質和超長續航,但到底什么樣的屏幕素質和續航才能算得上優秀,華碩給出了答案。

2.8K OLED 屏幕 + 接近兩個工作日的續航,再加上 13 代英特爾芯片與豐富的接口,華碩靈耀 13 2023,就是輕薄本的標準答案。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