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觀點:智能手機自研芯片之路,從 Exynos 或將回歸說起

2023-04-26 22:18:15來源:ZAKER科技  


【資料圖】

日前有爆料稱,三星方面計劃在明年年初推出的 Galaxy S24 系列的基礎款中,使用自家主控 Exynos 2400。而在早前就曾有消息源透露,Exynos 2400 的工程機在 GeekBench 5 中創(chuàng)下了安卓平臺單核成績的新記錄,同時 Exynos 2400 的后續(xù)產品 Exynos 2500 已正在開發(fā)中,并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量產。

在這兩條傳言中,有幾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點。其一,是 Galaxy S24 系列可能將會恢復此前在不同區(qū)域使用不同主控的策略;其二,則是 Exynos 2400 已經在 GeekBench 5 中取得了最高單核 1711、多核 6967 的成績;最后一點,則是三星方面仍在繼續(xù)研發(fā)面向中高端市場的新款主控。

事實上,此前三星 Exynos 2200 因為在性能等方面的原因,遭遇了諸多差評。例如海外媒體 XDA 的編輯就曾表示,他使用的 Exynos 2200 版 Galaxy S22 Ultra 有諸多性能方面的問題,其中包括指紋識別、打開應用等反應遲緩,甚至進入 Spotify 也同樣反應緩慢。此外還有海外媒體表示,Exynos 2200 版 Galaxy S22 Ultra 還存在啟用 QHD+ 和自然色彩模式時,會出現屏幕閃爍等異常。

或許正是因為諸多不利因素的疊加,直接導致了三星方面在今年將旗艦機型全面轉向了高通,并在 Galaxy S23 系列上全面搭載驍龍 8 Gen2 for Galaxy 主控。不過此前曾有傳言稱,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推出的三星 Galaxy S23 FE 上,或將搭載經過改良后的 Exynos 2200 主控。據稱,這一經過改良的 Exynos 2200 提升了良品率,并會帶來使用體驗方面的提升。

事實上,三星 Exynos 系列主控在中高端市場的道路并不算太順利。此前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三星曾耗費巨資打造了自研的 " 貓鼬 " 架構,并也曾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但隨后卻幾乎一直落后于同類產品,并且能耗表現始終不如 ARM 的公版架構。因此在 2019 年年末,耗資 170 億美元的 " 貓鼬 " 團隊被解散,也使得 Exynos 高端主控的研發(fā)遭遇重創(chuàng)。

但三星方面始終沒有放棄在自研芯片方面的努力,畢竟作為手機產業(yè)鏈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主控受制于人后果的十分嚴重。此前就曾有廠商因為此事,市場表現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再加上三星本身就具備芯片的研發(fā)和制造能力,因此持續(xù)保持在主控賽道的投入也實屬正常。

而對于國內廠商來說,由于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過主控受制所帶來的弊端,例如前有驍龍 801 被友商 " 包圓 "、導致缺貨,后有某廠商旗下機型全線受制,又怎會對此毫無動作。除了大名鼎鼎的麒麟外,其他廠商也在這一賽道有所嘗試,例如在小米 5C 上曾被用過的澎湃 S1。在此前我們對小米 5C 的測試中,澎湃 S1 在多核性能上甚至接近驍龍 820,而在 2017 年這是一款不折不扣面向中端市場的產品。但在澎湃 S1 之后,國內其他廠商同樣也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其他的嘗試。例如此前 2020 年,vivo 與三星聯(lián)合研發(fā)的 Exynos 1080 主控,就曾被搭載在 vivo X60 系列和 vivo X70 系列部分機型上。

對于 vivo 來說,與三星聯(lián)合研發(fā) Exynos 1080 的經歷,極有可能為其在后續(xù)推出 V1、V2 自研芯片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三星在解散 " 貓鼬 " 架構團隊后,顯然也急需一款中高端產品來提升芯片研發(fā)團隊的信心,并為自家產品找到一個體量合適、且在行業(yè)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終端廠商。

與此同時,OPPO 與小米也沒有停下自研芯片的腳步,例如 OPPO 有影像專用 NPU 芯片馬里亞納 X,小米則陸續(xù)推出了電源、快充芯片澎湃 P 系列和澎湃 G 系列。不難發(fā)現,國內廠商如今已經選擇了一條逐級提升的道路,通過對專用芯片、也就是 " 小芯片 " 來積累相關經驗,未來則極有可能會再逐步轉向技術難度更大的主控芯片。

現在距離搭載澎湃 S1 的小米 5C 發(fā)布,已有 6 年多的時間,距離搭載 Exynos 1080 的 vivo X60 發(fā)布,也有近 2 年半的時間,在這條道路上國內廠商也正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 并且在 " 小芯片 " 領域,如今國內廠商也已經達到了主流、甚至是領先的水平,而這對于未來的集大成之作,顯然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目前國產智能手機主控芯片還沒有更進一步的具體消息,但按照目前各大廠商在諸如影像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快充芯片等方面的沉淀,或許距離它們的亮相已經不會太遠。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