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更名要有理有據 要能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
據報道,今年以來有70多家上市公司更名,本欄認為公司更名要能自圓其說,要符合上市公司實際情況,不能蹭熱點,必須要有理有據,要能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不能想改啥就改啥。
比較經典的改名是有公司更名為匹凸匹,結果受到管理層和投資者的一致詬病,這就是蹭熱點的典型。本欄認為,上市公司在兩個前提下可以更名。一是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公司主營業務和大股東都發生了變化,即完成了借殼上市,此時可以更名。二是上市公司通過重大資產購買,主營業務出現了變更,原先的主營業務已經頹廢,新的主營業務已經占據主導地位。
有三種情況本欄認為不適合更名。一是公司計劃投資某個新領域;二是投資了某個熱門領域但是營收所占比例太低,例如沒有超過一半;三是公司雙主業或者多主業之后就給自己起名叫某某高科、某某高新、某某科技,畢竟高科技這事,太玄乎,都這么弄最終滿市場的都是高科技概念股。
假如某公司覺得現在新能源電池比較熱門,然后要么收購一家新能源電池企業,要么參股一家,然后就給自己改名某某電池,但事實上,公司主營業務還是原本的傳統行業,新能源電池的營收占比微乎其微,這樣的更名就不太合適,屬于明顯的蹭熱點。
還有更不靠譜的,就是公司計劃向哪個方向發展,結果八字還沒一撇,就先要改名,這樣的做法也不合適。
上述兩類不適合更名的情況比較好理解,另外一種情況比較隱蔽,但本欄認為也不適合更名。這就是公司通過重大資產購買,將公司主要的資產都變更成新的行業,從而從報表上看,公司主營業務發生了改變,于是公司提出更名。
但事實上,很多重大資產購買的時候,都是上市公司支付了大量現金或者股票,然后溢價10倍甚至更多去收購資產,于是從財務報表上顯示這部分資產的價值量很高,而且還有業績承諾對未來三年的業績提供保證,表面上看,公司的主營業務確實改變了,但是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公司原本的傳統業務都是實打實的資產,沒有水分,但是新收購的資產都是高溢價買入,那么其中的理性價值部分可能并不高,而且很多公司在三年業績承諾期過后都會出現收購標的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此時原本主營業務可能就會占據上風,所以剛剛收購時的資產高價值可能屬于假象,此時如果上市公司進行更名操作,最終倒霉的還是中小投資者。
本欄認為,這樣的公司應該在業績承諾期過后的一兩年,確認業績沒有出現大幅下滑,所購買的資產確實有能力撐起主營業務的重擔,到時候再進行更名才是比較審慎的。
此外,對于更名為某某高科的這類公司,投資者也要認真研究一下上市公司的真實科技含量,別認為名字叫高科就是高科技公司。(周科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一年廣告費兩億產品靠代工 微商梵蜜琳是“偽貴婦”?靠“浪姐”掙回一年廣告費?
芒果TV旗下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居高不下,其背后以小博大的最大贏家,莫過于獨家冠名廣告商...
2020-07-08 -
華住酒店蘇州一天2分公司違法被罰款20萬元 施工圖繞道審查關
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于6月16日發布的行政處罰公示(蘇住建監罰字[2019]第239號)顯示,華住酒店管...
2020-06-28 -
嘉德蒙臺梭利幼兒園被曝“一學期8萬多學費 未提供“保教”服務卻要用學生“保教費”覆蓋經營成本
疫情期間,以線下服務為主的高端幼兒教育遭遇重大挑戰。近日,威德國際教育集團旗下的北京市朝陽區嘉德...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