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育率總和跌破警戒線 對低生育率不能掩耳盜鈴了
民政部部長李紀恒日前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愿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并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
官方的表態,為兩三年來熱議不斷的人口和生育問題,帶來新的討論空間。
漫長的獨生子女政策,既成功降低了生育率,也同時壓制了人們的生育意愿,多子的文化觀變得淡薄。生育意愿不足是全世界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中國并不例外,即使中國尚未“發達”。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個人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訴求趨高,生育率下降是社會經濟規律。
在中國,養育孩子的直接經濟成本愈來愈高,同時高房價和看護資源的稀缺,都嚴重掣肘著年輕人的生育意愿。這也是為什么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之后,并沒有出現人們預想中的生育高峰。因此,提高生育率,不能再有線性思維,以為放開生育政策就能形成反轉。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家庭和單位所能消化的,必然需要國家整體上給予政策傾斜,對家庭進行個稅減免甚至補貼,并增加嬰幼兒撫育資源的供給。
隨著經濟的逐步放緩和養老醫療等剛性支出的增長,財政能否承擔生育成本不得而知。養老已經成為財政的重大不確定性,為此國家已經降低養老金增速、推動延遲退休以及稅延性養老保險。相比養老的“近憂”,生育還算是“遠慮”,在國家財政支出的名單上,可能目前并不享有優先位置,但我們遲早要面對。
人口是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變量。如果人口下降,未來經濟發展將面臨養老壓力、勞動力短缺以及發展動力衰減等問題,而這將進一步抑制生育水平,形成難以解套的惡性循環。須知道,人口不是資源的負擔,人口本身就是資源。
過去,我們往往抱怨人口過多導致資源競爭的加劇,把中國落后的一部分原因歸結為人多。但人口是雙刃劍,在計劃經濟里可能是包袱,在市場經濟里則是資產。我們越是發展,就越能意識到這一點。
中國經濟的起步,有賴于廉價勞動力的大量供給。中國經濟的起飛,有賴于規模巨大的消費市場成形。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夠跟硅谷并駕齊驅,所恃的并不是技術先進,而是人口流量。中國對外博弈的一個很大籌碼,就在于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顯然,沒有相應的人口規模,這個市場難免掉色。
中國過去40年不斷投資的基礎設施,所對標的正是龐大的人口規模。沒有人口規模支撐,我們正在做的很多事情將變得沒有效率和得不償失。因此,面對低生育率以及未來的人口增長壓力,我們已經不是需要未雨綢繆了,而是需要積極行動起來,因為這是我們經濟社會所不能承受的。(韓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一年廣告費兩億產品靠代工 微商梵蜜琳是“偽貴婦”?靠“浪姐”掙回一年廣告費?
芒果TV旗下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居高不下,其背后以小博大的最大贏家,莫過于獨家冠名廣告商...
2020-07-08 -
華住酒店蘇州一天2分公司違法被罰款20萬元 施工圖繞道審查關
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于6月16日發布的行政處罰公示(蘇住建監罰字[2019]第239號)顯示,華住酒店管...
2020-06-28 -
嘉德蒙臺梭利幼兒園被曝“一學期8萬多學費 未提供“保教”服務卻要用學生“保教費”覆蓋經營成本
疫情期間,以線下服務為主的高端幼兒教育遭遇重大挑戰。近日,威德國際教育集團旗下的北京市朝陽區嘉德...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