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金科文化董事長瘋狂違規減持被立案調查 董事長參與內幕交易更應嚴懲

2020-12-23 10:32:06來源:北京商報  

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金科文化董事長王健就因瘋狂違規減持而自食惡果。從金科文化發布的公告來看,王健因2019年11月-2020年3月期間減持公司股票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而這一事件也很快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本欄認為,董事長內幕交易減持公司股份殺傷力巨大,隱蔽不易察覺,投資者很容易受傷,應該加大懲罰力度。

此前,股票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作為上市公司的一把手,董事長持股基本都是非流通股,既不能質押給券商,也不能在二級市場減持。因此對于董事長而言,股價走勢的高低對自己的財富影響并不大。公司業績好,多分紅才是正路。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有了股權分置改革。也就是說,董事長和大股東的持股不僅能夠質押給券商,還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交易。為了盡快把持股變成現金,隨后出現了結構化減持,即有專門的中介機構幫助董事長和大股東策劃如何把股票盡快變現。其中,可以通過大宗交易把股票轉讓給第三方一部分,以后第三方再通過二級市場減持。

還有一種減持方式即被動減持。關鍵環節有三個,一是想盡辦法推高股價,二是高位盡可能多的質押持股,三是如果股價下跌較多,也不會去追加抵押物或者現金,而是直接放任券商強平股票,強平的價格雖然比股價最高點低很多,但是較公司的真實價值還是高出不少。

事實上,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高管減持的行為本來無可厚非,但別有用心的減持甚至違規減持,就要另當別論了。

例如王健很多的被動減持甚至發生在窗口敏感期。今年2月4日,深交所就曾下發監管函,指出王健在2019年8月15日-27日、2019年10月16日-21日期間,因強制平倉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金科文化股票,涉及金額合計高達約5799萬元。上述減持行為發生在金科文化2019年半年度報告、三季報披露前30日內,構成敏感期交易。

本欄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大股東的持股不宜用來質押。因為強平的沖擊太大,而且很多大股東的持股都是沒有解禁的、減持是沒有預告的,而且不符合減持規定。由于股票進行質押后,一旦保證金不夠了,他們就有理由不管是在敏感期還是不符合減持規定,都直接讓券商進行強平。

本欄認為,大股東或者高管沒有解禁、沒有預告減持的股票就不應該進行股份質押。如果質押了,券商也沒有權利把不符合減持政策的股票強平。

不得不說,違規減持、內幕交易,中小投資者最受傷。

本欄建議,監管對于認定內幕交易的董事長一定要嚴懲,因為他們給證券市場帶來的危害著實不小。(周科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