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長短打 促消費必須有供給側改革的“神助攻”
新年伊始,商務部等12個部門發文促消費,汽車消費、家電家裝消費、餐飲消費和農村消費被點名,成為政策抓手。
消費之道,是“雙循環”下的發展之道。經濟增長還面臨著全球疫情反復的壓力,持續影響著人們的收入和就業,因此如果沒有政策的對沖,消費回補周期將被拉長。促消費政策就是期望在市場上形成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推動更大規模的消費。
消費,說易也易,說難也難。消費具有相當程度上的彈性,購物更加便捷、新的消費業態出現了、更吸引人的消費產品推出,都將提升消費的潛力。供給自動創造需求,薩伊定律一直穩定有效。另一方面,刺激消費的諸多政策固然重要,但根本之策卻不在消費本身,而在供給側改革。消費的繁榮有賴于整個營商環境的持續提升,消費無論是升級還是分層,消費者各取所需。
促消費必須有供給側改革的“神助攻”。穩增長固然重要,調結構更是關鍵。疫情使得中國經濟增長邏輯快速迭代,那就是以大量要素投入為基礎的增長愈加不可持續,增長必須面向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在促消費這件事上,我們面對壓力,也面臨機遇。老齡化和低生育下,人口紅利漸行漸遠。但過去40年的經濟增長和財富效應,讓中產紅利漸行漸近。如何激活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讓這4億最有實力和意愿消費的群體敢于“大手大腳”花錢,是我們改革的“繆斯”所在。
消費是結果,供給是原因。人是不可能通過扯自己頭發把自己拉起來的。有時候,我們在“促消費”這道加法題之外,也可以思考一下“管消費”這道減法題。在相當多的消費領域,我們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管制,而正是后者限制了消費。管制如果發錯了力,就是用扭曲的辦法來應對扭曲的市場,結果自然是一個更加扭曲的市場。在這種市場里,消費難以厚積薄發,只能長期在低水平徘徊。
而消費所蘊藏的巨大能量一旦釋放,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善。中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一技之長的人力資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1億多市場主體,有著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物質基礎、技術積累和觀念沉淀,以及改革開放本身自我成長起來的路徑依賴,這些,都將賦予中國經濟強大韌性、充足潛力和回旋余地。
經濟增長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增加要素投入,一種是增加創新投入,也就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促消費這道函數里,我們需要依靠長短打,在政策調控和供給改革上,為促消費注入制度紅利。市場經濟越是發展到最后,越是內需的較量,越是消費的較量,越是創新的較量,越是制度的較量。( 韓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一年廣告費兩億產品靠代工 微商梵蜜琳是“偽貴婦”?靠“浪姐”掙回一年廣告費?
芒果TV旗下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居高不下,其背后以小博大的最大贏家,莫過于獨家冠名廣告商...
2020-07-08 -
華住酒店蘇州一天2分公司違法被罰款20萬元 施工圖繞道審查關
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于6月16日發布的行政處罰公示(蘇住建監罰字[2019]第239號)顯示,華住酒店管...
2020-06-28 -
嘉德蒙臺梭利幼兒園被曝“一學期8萬多學費 未提供“保教”服務卻要用學生“保教費”覆蓋經營成本
疫情期間,以線下服務為主的高端幼兒教育遭遇重大挑戰。近日,威德國際教育集團旗下的北京市朝陽區嘉德...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