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逆風翻盤,迎難而上!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邁上百萬億元臺階

2021-01-19 09:49:24來源:北京商報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首度邁上百萬億元新的大臺階,實現歷史性跨越。與此同時,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如期實現。

“我國經濟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這些成績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成之惟艱。”在國新辦就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說。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新冠疫情曾給2020中國經濟的開局造成重大影響,由于廣東、浙江等東南沿海地區也有相當疫情困擾,首季度經濟增長失速在情理之中。此后,在復工復產與疫情防控的雙線戰疫中,中國經濟在短短幾個月間實現止跌回升、強勁復蘇,最終實現“V”型反轉。

仔細回溯經濟“戰疫”之路,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不難發現有條不紊地“自救”方案如及時雨,而堅定不移的改革之舉如定心丸。從中央到地方接連打出一套包括減稅降費、援企紓困、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在內的調控“組合拳”,一方面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另一方面也為在疫情考驗下堅持改革與高水平開放創造了條件。

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也側面展現出中國經濟近距離與深層次隱憂。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中長期影響相對可控,但對部分行業和中小企業來講,旅游、航空、消費、娛樂等板塊全面復蘇仍有差距,困難近在咫尺。從深層次看,如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等“卡脖子”的問題,如何激活大消費有效落實雙循環發展戰略,則迫在眉睫,爭分奪秒。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這意味著即便是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沒有變,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沒有變,改革開放的決心沒有變。

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告別,將是漫長而艱辛的,但也應是勇往直前而義無反顧的。中國經濟轉型仍有相當大的斡旋空間,只有通過一系列實質性改革與制度創新,源源不斷地釋放發展紅利,才能在面對巨大風險時有從容不迫、成熟應對的能力和底氣,讓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讓中國經濟底盤更穩、動力更足。(陶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