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簡歷信息被販賣 我們無處安放的隱私
關于你的一切,正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大白于天下。
3月15日晚間,央視3·15晚會曝光科勒衛浴、寶馬、MaxMara門店安裝人臉識別攝像頭,在未經過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對所有到店用戶實行人臉識別和記錄,隨即海量人臉信息被搜集。
隨后曝光的求職者簡歷信息被販賣,同樣將矛盾對準了隱私保護的不堪一擊。智聯招聘等平臺的簡歷給錢就可隨意下載,大量流向黑市。這些以極低價格被批量販賣的簡歷內容詳盡,求職者的個人信息一應俱全,賣家甚至還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對簡歷進行精準篩選。
信息時代沒有隱私,像一句可怕的預言,在讓人細思恐極的方方面面,提醒世人智能時代的福利,正被不斷泄露的隱私所透支,留給置身其中毫不知情的我們的,是被支配的恐懼。
積蓄多年,隱私和大數據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緊張而敏感,隨著新興技術產生大量數據,關于兩者之間對戰會越來越激烈。在海量關于個人信息的數據生成后,數據公開與數據共享可以帶來很多便利,但同時也存在不能忽視的安全問題。如學者們所焦慮的,“我們擁有所有信息,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沒有真正決定什么是私有或公有領域”。
商家所搜集的大數據最核心的價值,在于通過這些數據信息去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和愛好,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服務。但在整個過程中,卻隱藏了不對等的“協議”與不對稱的信息。對于用戶來說,即使能夠仔細閱讀超長的所謂官方授權聲明,可能也很難準確知曉哪些信息會被抓取、哪些信息會被保護、哪些核心個人信息可能面臨泄露的風險。
而作為獲取數據的一方,則恰恰相反。無論是安裝了攝像頭的商家,還是握有大量用戶授權的平臺,從一開始就獲得了相對于用戶更完整的信息,他們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更大的主動權、更靈活的可辯解空間。當這些大數據處于監管模糊的無人之境時,技術進步便開始展現它邪惡的一面,信息極易被濫用,巨大的負面效應隨之浮出水面。
近年來,隱私保護加速進入立法和監管的視野。去年,《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規定了涉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自然人在隱私和個人信息上應該享有的權益。除了尋求監管角色的支持,商業的倫理底線仍需恪守。企業習慣了默默將用戶隱私拿過來據為己有為我所用,終將面臨信用崩塌的反噬。
面部識別技術的進步,數字化設備的升級,關于大數據和隱私問題的辯論將繼續下去。不確定的是,日益享受其帶來的“便捷性”時,我們將走向怎樣的美麗新世界或是黑鏡式的烏托邦。可以確定的是,在隱私不受正視的環境下,個人信息只能淪為廉價的商品。我們早已不堪其擾,更難免受其害。
(陶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一年廣告費兩億產品靠代工 微商梵蜜琳是“偽貴婦”?靠“浪姐”掙回一年廣告費?
芒果TV旗下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居高不下,其背后以小博大的最大贏家,莫過于獨家冠名廣告商...
2020-07-08 -
華住酒店蘇州一天2分公司違法被罰款20萬元 施工圖繞道審查關
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于6月16日發布的行政處罰公示(蘇住建監罰字[2019]第239號)顯示,華住酒店管...
2020-06-28 -
嘉德蒙臺梭利幼兒園被曝“一學期8萬多學費 未提供“保教”服務卻要用學生“保教費”覆蓋經營成本
疫情期間,以線下服務為主的高端幼兒教育遭遇重大挑戰。近日,威德國際教育集團旗下的北京市朝陽區嘉德...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