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集體漲價試探消費者底線 共享經濟為何以身犯險
共享經濟變臉,比翻書還快。集體漲價的充電寶,被網友形容為“用10次就能買1個”,“景區租用充電寶比停車還貴”。面對消費者的質疑,不少企業則以“缺錢”來回應:一來搶占市場花的巨額補貼需回本,二來疫情影響、進場費漲價增加運營成本。
從一開始,Airbnb、Uber等共享平臺迅速崛起,共享經濟模式大受市場歡迎。隨后在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共享平臺乘勝而來,彌補了供給不足,激發了需求釋放。Uber和Airbnb作為有效對接者,將閑置資源的擁有者和需求者聯系起來,讓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不同于單純的連接現有閑置資源供需端,單車和充電寶都有相對“重資產”模式的一面,即既要投入資金購買產品滿足服務需求,還要負責維護,直至承擔產品損毀的損失。簡而言之,大規模投入,贏得流量,形成市場占有。它們都曾經歷過從無到有的急速擴張,又不約而同地面對資本退潮、行業洗牌。
對那些夾縫求生過來的玩家們,必須抓緊思考如何更好地“活下去”。經歷了前期培育,沉淀了屬于自己的用戶池,單車和充電寶都選擇了漲價。將充電寶時租金從1元漲到2元,對于用戶而言,漲幅不大,并不敏感,大多數不會計較太多,但企業營收很可能翻一番。
過去幾年,作為國內共享經濟的深刻實踐者,單車和充電寶的發展模式讓消費者嘗到甜頭也吃到了苦頭。單車產能過剩帶來城市治理的難題,押金退還周期、預付款沉淀資金池的使用問題。共享充電寶高速起落,從最初被炮轟甚至被視為笑柄,到驟然受到各機構真金白銀的熱捧,在如今漲價離譜,故障率居高不下,用戶付費意愿到達臨界點,商家猶豫在其中究竟該扮演什么角色。
平臺模式發展從跑馬圈地演化到精耕細作,漸漸告別野蠻生長的“免費午餐”模式。這些共享經濟之所以被消費者青睞,不僅在于便捷,也在于便宜。它們打破了獨享模式,實現了資源共享與成本下降,而一旦這個市場共識被顛覆,“重資產”運營的平臺就危險了。
畢竟城市里的“最后一公里”,騎車是選項,卻不是唯一選擇。當騎車的成本越來越高問題越來越多,單車可能只能駛向無人之境。手機充電是剛需,但不代表昂貴的充電寶是剛需。共享充電寶解決的未必是真正的痛點,而是可用可不用的癢點,江湖救急在所難免,但日常所需就大可不必了。
漲價更像是一次互探底線的冒險。漲價雖然直接,卻未必保險。共享經濟始終是一門復雜的生意。如果沒有足夠的需求作支撐,沒有足夠流量的支撐,沒有建立在合理的商業模式基礎之上,沒有合乎商業邏輯的規劃,一切以共享之名火爆起來的經濟,都將徒有虛名。(陶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一年廣告費兩億產品靠代工 微商梵蜜琳是“偽貴婦”?靠“浪姐”掙回一年廣告費?
芒果TV旗下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居高不下,其背后以小博大的最大贏家,莫過于獨家冠名廣告商...
2020-07-08 -
華住酒店蘇州一天2分公司違法被罰款20萬元 施工圖繞道審查關
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于6月16日發布的行政處罰公示(蘇住建監罰字[2019]第239號)顯示,華住酒店管...
20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