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中醫藥振興重大工程投資將翻番
3月29日,國新辦舉行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發布會。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劉群峰表示,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既需要重大政策的引領,也需要重大工程項目的支撐。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對中醫藥重大工程項目的投入會比“十三五”翻一番。
在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透露,“十四五”期間的中醫藥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基建方面,劉群峰介紹,“十四五”將建設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名醫堂工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等有關重大工程,還有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等重大單體項目。
“以能力提升為重點的中醫藥重大工程項目也是重點。”劉群峰表示,主要包括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中醫優勢專科、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中醫康復服務能力提升、中西醫結合臨床協作能力、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歧黃工程”、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中醫藥海外弘揚工程等。
國務院在今年1月22日印發的《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就明確,要實施一系列支持中醫藥發展的重大工程,涵蓋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中醫藥科研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十九屆五中全會同樣提出要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都提及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這些部署在發布會中都有了清晰具體的推進方向。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孫志誠表示,在區域醫療中心方面,將把更多的高水平中醫醫院引導到患者流出比較多、優質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省份,建設以中醫為特色的區域醫療中心。這一舉措的目的在于加快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和區域的均衡布局。
此外,中醫藥管理局還將促進省域優質中醫醫療資源的擴容下沉,把省級優質資源擴容和下沉到地市一級。在現有的地市級中醫醫院當中選擇一批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做優做強中醫優勢專科,使更多群眾在省域內就能夠就近享有便利和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對此,醫藥專家趙衡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優質中醫資源下沉是發展重點,而核心是人才的培養。現在基層中醫人才匱乏,主要是如何建立培養體系和人才梯隊,并提高基層的收入水平,吸引和推動中醫人才進入基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85%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置了中醫科,多數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98.3%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7.1%的鄉鎮衛生院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介紹說,將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在中醫館提供中醫治未病、醫療和康復服務,推廣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和適宜技術,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和優質度。
此外,中醫藥管理局在早前實施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推動3萬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并實施基層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項目。截至2020年12月底,平臺共接入中醫館1.47萬家,平臺注冊醫生3.88萬人,累計接診病人1379萬人次。(陶鳳 阮航達)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哈爾濱銀行不良率連續6年上升 2020年凈利潤同比下降60%至80%
3月16日晚間,哈爾濱銀行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期集團2020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約60%至80%。該行表示,凈...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