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點滴文明 美好生活——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掠影 短訊

2023-06-29 08:43:51來源:包頭新聞網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從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到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從背街小巷翻“里子”靚起來到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我市始終把握以人為核心的創建導向,努力建設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三優”風景線,順民意、解民憂、增民享,精耕細作,使城市形象更加表里如一、城市氣質更加體現人文精神。今日選取我市各旗縣區在實地點位治理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宣傳,旨在通過“曬亮點、找差距”,不斷扮靚“面子”、做實“里子”,讓“文明”成為包頭的鮮明符號。


(資料圖)

昆都侖區甲爾壩農貿市場: 讓“菜籃子”越拎越舒心

昆都侖區甲爾壩農貿市場

改造后的甲爾壩農貿市場,井然有序、煙火氣十足,市場里干凈整潔、設施完善、品類齊全、價格公道,周邊的居民都喜歡來這里購物。

“西紅柿1.5元/500g、土豆1.8元/500g、蘋果3元/500g……”市場入口處的公開詢價系統,讓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費;顯著位置的“每日農產品快檢情況公示”,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市場門前新增的停車場,更是讓老百姓購物舒心又安心。

曾經,老百姓用“臭烘烘、黑乎乎、亂糟糟”形容甲爾壩農貿市場;2021年,森益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先后投資300余萬元,對農貿市場硬件設施、市場周邊環境全面升級改造。新增了安保監控系統、信息交流處理系統、消防設備、環保設備、冷藏設備,配套建設了通風、給排水、供配電等公用設施,建立了18項市場管理制度,并配備4名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嚴格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初步建立起包括市場基礎信息和攤位商品進場備案、商品銷售備案、食品抽樣快檢等基礎管理體系。同時,市場將日常監督和突擊檢查并重并舉,每個經營戶攤位都整潔有序,垃圾、雜物實現日產日清,將安全、新鮮、實惠的“菜籃子”工程送到群眾身邊。

青山區自由路二號街坊兵工文化特色小區:留住“鄉愁記憶”打造幸福家園

改造后的青山區自二街坊主廣場

在自由路二號街坊,76歲的王阿姨對單元樓里的“便民旋梯”贊不絕口,“別小看這個小旋梯,現在我一個人提著東西也能順利上下樓,方便多啦!”王阿姨在這里已經居住了60多年,她不僅見證了包頭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見證了自由路二號街坊的蝶變。

自由路二號街坊建成于1956年,是“一五”時期蘇聯援建一機廠(現一機集團)的配套職工用房,隨著時間流逝,這里的樓房老舊不堪,設施陳舊落后。為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2022年青山區政府投入6700余萬元,對自由路二號街坊23棟樓啟動保護性修復改造項目。在對外墻、屋頂、窗戶等進行修繕的同時,保留了青磚、紅瓦、綠窗框等歷史印記,還原了蘇聯樓的獨特風貌。同時,還在小區內增加了大齒輪造型、紅五角星、兵工記憶展廳等兵工文化元素,讓居民感受到兵工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在內部功能上,增加了充電停車場、分類垃圾點、兒童廣場、休閑娛樂設施等社區服務配套設施;針對老人上樓困難的問題,樓內安裝了旋梯。另外,小區里新建了居家養老、便民服務、康養理療等設施,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居民王女士說:“現在小區的每一處景、每一塊磚都寫滿了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和歷史氣息。”

東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東河區安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尋找最美社區人表彰活動。

在建筑面積3458平方米的安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里,一站式服務大廳、安居館、多功能健身區、書畫室、圖書閱覽室、心理咨詢室、學習講堂、志愿服務站等老百姓日常生活、文娛服務設施設備一應俱全。該中心通過黨建“微課堂”、聚愛宣講文藝小分隊、“紅鏡頭”特色品牌調解室、“崔強聊吧”等方式,將便民為民志愿服務延伸到小區、樓棟,輻射至轄區各單位,深受居民歡迎。

安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推出“一講一慶祝”(即“議、講、藝、慶、助”的諧音)創新舉措,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議”,即常態召開民情懇談會、協商議事會、民主評議會。“講”,即以北梁學習講堂為平臺,組織聚愛宣講團、講習團等志愿隊伍將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藝”,即培育挖掘社區文藝愛好者,開展群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文娛活動。“慶”,即利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舉辦“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活動。“助”,即組織志愿者采取上門拜訪、懇談交流、心理疏導、公益幫扶等方式開展志愿服務。通過系列舉措真正把安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百姓之家。

土右旗豐收三巷:精雕細琢 暢通城市“毛細血管”

黨建文化長廊

豐收三巷

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豐收三巷,是一條沒人愿意去、老百姓直皺眉的老城舊巷,為了解決困擾居民的“堵心事”,土右旗下足“繡花功夫”,結合小巷自身特點,通過文化元素的植入,把現代文明與群眾日常生活有機融合,真正讓老街巷靚起來、讓老百姓笑起來。

土右旗精準施策,創新推出“7+N+1”背街小巷綜合治理工作法,讓綜合整治成效經得起群眾的檢驗。“7”是社區網格員日常需要做的7種工作,即查看市容秩序、廣告牌、公共設施、空間立面、環境衛生、園林綠化、交通秩序。“N”是充分借助N個力量,包括包聯單位、駐地單位、志愿服務隊等,共同參與到背街小巷硬化、排水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等任務。“1”是薩拉齊鎮常態化督查檢查,確保創建成果。小街巷修葺一新,居民的自覺性也隨之提高。豐收三巷所在的后炭市社區針對平房區環境衛生整治推行了“小巷管家”項目,在13個網格的基礎上,按照巷道分布將平房區網格進一步精細化劃分為60個,招募平房區熱心居民和志愿者組建了小分隊,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3次。社區還在豐收三巷打造了一個公益廣告宣傳長廊,常態化教育引導居民,為小街巷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蘊。

九原區尹六窯村:擦亮鄉風文明底色

九原區尹六窯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家和萬事興,敬老樹新風”“鄰里一家人,互助大家親”“居家貴和睦,近鄰勝遠親”……走進尹六窯新村,單元樓上的標語引人注目,昔日的鄉村變成一處處代表鄉村文明新形象的宣傳陣地,既給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別樣的色彩,也在潛移默化中滋潤了村民。

近年來,村容村貌不斷提升改善,文明標語也遍布巷道,美麗鄉村“面子”越來越美,文明家園“里子”越來越實。“咱們村里成立了五人理事會,負責全村的喜事喪事管理和糾紛化解。作為理事會成員,我們要帶頭爭做新時代移風易俗的執行者、宣傳員和監督員。”尹六窯村五人理事會成員李秀蓮說,現在村里已經沒有了大擺宴席的現象,更多的是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村民幸福感越來越強。

2009年,村集體成立了物業公司,精心打造特色樓棟文化,扮靚幸福家園;傳統節日對70歲以上老人走訪慰問,幫扶孤寡老人修繕房屋、購買電視、繳納養老保險。每年村集體的40萬元物業收入也會反哺村級發展,將資金投入到小區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中,還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問題。

石拐區大發街道: “8+N”志愿服務模式 打好文明創建“組合拳”

石拐區大發街道文明實踐活動

“我們沒事兒就愛來街道跳跳舞、下下棋,家里有甚困難就跟志愿者說,那的娃娃們可熱情了,生活既充實又幸福。”石拐區大發街道居民王煥英高興地說。

作為石拐區管轄小區數量最多、居民數量最多的街道,大發街道率先成立了石拐區第一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社區內的便民服務設施整合起來,打造了集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棋牌室、圖書閱覽室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陣地,讓居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實踐站還推行“8+N”志愿服務模式,招募社區80名網格員、人大代表、黨員、社區文化人才為志愿者,成立“石榴籽”“1+1”“五老”“歌舞人生”等8支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政策宣講、助老扶弱、移風易俗、醫療健身、科普宣傳、衛生環保等各類志愿服務,推行“群眾點單——實踐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工作模式,真正做到群眾需求在哪兒,實踐站陣地就覆蓋到哪兒。

另外,街道根據居民建議,還設置了“清潔工具放置處”“殘疾人輔助用具和嬰兒車存放處”,增設了停車位、護欄擋板等,打造了休閑娛樂小廣場、安裝了棋牌桌椅、公共晾衣架,引導居民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爭當文明人。

稀土高新區沼園路小學:用美學浸潤文明校園

高新區沼園路小學社團課程

作為一所周邊農村和外來務工者子女集中的學校,稀土高新區沼園路小學通過幾年的發展,建成了自治區文明校園、自治區美育特色學校、自治區家庭教育實踐基地。秘訣在哪兒?校長高源濱給出答案:“扎根生源實際,以美啟真、揚美崇善,用‘大美’文化滋養和影響學生,打好一生底色。我們要辦一所家門口的高品質學校。”

空間美學浸潤文明。學校建設了繪本館、讀書長廊、書畫空間、陶藝坊、自然博物館,熏陶影響學生成為創造美、感受美的主人;設計了大美沼園logo、開發文創產品;樓內設有開放式圖書館,實現“環境育人”。

課程美學彰顯文明。構建涵蓋健康、文學、科學、藝術、主題等五大“美學+”課程體系,打造了小豆丁上學記、美麗中國城等主題美學品牌課程,生命課程等健康美學品牌課程,電影鑒賞課、戲劇等文學美學品牌課程,科技節等科學美學品牌課程,足球、陶藝坊等社團品牌課程,還有文明禮儀等主題實踐課程。其中,陶藝課程申請為包頭市陶藝工作坊,學校足球隊獲得包頭市U9第二名。

行為美學影響文明。從形象美、行為美、溝通美、勞動美、合作美、學習美實施《朝美規范》評價標準,舉辦“四儀”“四節”活動,形成“美麗節”、“全員運動會”、“讀書節”等品牌活動。家校聯合會成立的愛心小屋,會常態開展幫助身邊人“小手拉大手”活動。

(編輯:張飛;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