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新包頭人劉曉霞的奮斗與幸福

2023-08-25 09:25:34來源:包頭新聞網  

劉曉霞組織召開會議

□文/圖 記者 郭燕 實習生 趙美利

2022年11月,隨著明陽包頭項目兩棟廠房的建成,劉曉霞從烏蘭察布調到包頭基地擔任綜合部部長。短短9個月,她這個“大管家”從零做起,極速搭建起基地的“綜合”框架,讓明陽項目在包頭真正生動起來。


(相關資料圖)

包頭作為明陽集團戰略布局中的“北方核心區”,起步十分關鍵,2022年12月一線工人團隊按計劃就要入駐基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當時的基地吃、住、行一切都還不具備條件。時間緊、任務重,于是明陽選中了多次獲得集團優秀個人、明陽之星等榮譽的劉曉霞。僅僅提前1個月,劉曉霞臨危受命,單槍匹馬調來包頭組織籌備工作。

“綜合部”,顧名思義——什么都得管。吃喝拉撒睡,看似瑣碎的細節,卻關系到項目的生死存亡。“生產一線得有人才能運轉得起來,而能不能招得來人、留得住人,我們綜合部的工作至關重要。”作為入職12年的老明陽人,劉曉霞十分清楚自己接過來的擔子有多重。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為上市公司,明陽對后勤保障有著嚴格的制度和規范性流程。住要達到什么標準,吃要符合幾級菜品,都有規定,既要保障員工的生活品質還要有好的性價比。剛來包頭,劉曉霞也是兩眼一抹黑,但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能力讓她迅速打開局面。

劉曉霞與石拐區相關部門建立聯系,在石拐區的幫助下,很快在園區十公里范圍內找到了九處房源。她用三天的時間挨個對比、挨個談,確定好目標后,向總部后勤保障中心匯報、開標、敲定,雷厲風行。與此同時,籌建食堂、招聘廚師、考察菜市場,聯系客運公司租賃通勤車、摸清通往市區的主要線路……一樣都沒耽誤。

迎接工人團隊的同時,劉曉霞還作為主要負責人,籌備了明陽在包頭的第一次驚艷“亮相”——2022年12月29日的“內蒙古(包頭)風電裝產業集群產品集中下線儀式”。趕上疫情防控剛剛放開,頂著高燒、“刀片嗓”、“電鉆眼”還有劇烈咳嗽,她一天都沒有休息,組織會議,按時間節點分工部署完成各項任務,協調供應鏈上的十多家企業……常常工作到深夜一兩點。

在這個過程中,劉曉霞逐漸組建起了自己的團隊,下線儀式圓滿完成,第一批工人順利入駐,包頭基地整機廠、葉片廠順利投產運營。

而隨著生產線的一條條投產,極速擴大工人團隊這一艱巨任務又擺在劉曉霞面前。除了企業自有的招聘渠道,她與包頭的人社部門、工會以及各大技術學校多方聯系,通過校企合作,相關部門網站、公眾號,招聘會等線上、線下多種途徑為企業招兵買馬。

人數發展到300多人時,遇到了招工瓶頸。劉曉霞又主動向石拐區人社局尋求幫助,迅速組建了四個招工小組分頭去陜甘寧、云貴川、赤峰以及包頭周邊城市,一周內便又招到了200多人。

很快,一線工人團隊發展到了800人,滿足了包頭基地的生產需求。為了更好地管理,劉曉霞和她的團隊編制了適合包頭基地的8項規章制度,組織了近800場培訓,組建了黨支部,還搞了新年慰問、相親、體檢等活動,讓員工能夠盡快融入,掌握技能、了解企業文化,讓生產線能夠按部就班運轉不停。

如今,一切工作已經步入正軌,回想起過去的9個月,劉曉霞不由地感嘆:“真的很辛苦!”她想起最難熬的,是基地臨時食堂還沒建起來的時候,每天要組織后勤工作人員把20多個菜桶從物流園區運來,后勤抱怨辛苦,工人師傅們又抱怨口感差。而現在,現做現吃的四菜一湯把大家都養胖了,員工大會上基本沒有人再提出衣食住行方面的問題,劉曉霞知道,自己付出的辛苦有成果了。

她的努力,石拐區各部門都看在眼里。石拐區科創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中心全程服務明陽包頭項目,中心科員胡靜芳親眼見證劉曉霞如何讓廠區變得熱鬧起來,“明陽包頭二期項目會在今年建設完成,預計投產后可實現產值100億元,稅收5億元,新增就業3000人。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劉曉霞部長帶領的綜合部團隊在背后的努力保障。而這些目標的實現,也是她實實在在為石拐、為包頭作出的貢獻。”

一切從無到有,劉曉霞說,這個過程中,方方面面都得到了石拐區的大力支持,“雖然辛苦但很順暢!”因此,她也愛上了這座城市,決定扎根包頭,成為一名新包頭人。

下一步的工作她已經規劃好了。“現在我們等于是搭好了框架,后面就要實現精細化管理。所有工作都要往細了做、往深了挖……”新包頭人,全身心融入重現包頭火紅年代的建設浪潮中,劉曉霞很努力,也很幸福。

(記者:姬卉春;實習生:李星宇;編輯:張飛;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