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多方聯動共繪智能交通圖景
近年來,車聯網作為汽車、電子、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已被各個行業視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更成為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近日,為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促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技術應用和產業健康發展,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以下簡稱《建設指南》),提出將針對車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現狀、未來趨勢以及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的實際,聚焦營運車輛和基礎設施領域,建立支撐車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智能交通相關標準體系,分階段出臺一批關鍵性、基礎性智能交通標準。
完善標準體系利好智能交通產業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建設指南》主要針對智能交通通用規范核心技術及關鍵應用,構建包括智能交通基礎標準、服務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等在內的標準體系,指導車聯網產業智能交通領域的相關標準制修訂。
其中,《建設指南》明確了車聯網(智能交通相關)技術架構圖,從智能交通基本構成要素出發,考慮車聯網環境下人、車、路的協同,主要包括智能交通基礎設施、車路交互信息、車聯網運輸管理與服務三方面內容。
同時,《建設指南》也為智能交通標準體系的建立提出了具體目標。根據《建設指南》要求,到2022年底,制修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交通信息輔助等領域的智能交通急需標準20項以上,初步構建起支撐車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到2025年,制修訂智能管理和服務、車路協同等領域的智能交通關鍵標準20項以上,系統形成能夠支撐車聯網應用、滿足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需求的標準體系。
對此,相關業內專家表示,《建設指南》的發布,將有力促進車聯網標準體系建設,發揮標準在車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規范與引領作用。未來,隨著車聯網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望實現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在技術和應用層面的新突破。
“一直以來,出于保障營運車輛運行安全的考慮,營運車輛網聯化滲透率不斷提升。”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建設指南》聚焦營運車輛,充分體現出交通運輸行業對于智能化、網聯化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兩客一危”領域,未來在車聯網的保駕護航下,將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發展智能交通需標準先行
技術發展,標準先行。如今,車聯網在各類應用場景加速落地,從而迫切需要標準化工作的支撐和引領。
事實上,車聯網相關標準體系的建立,已經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早在2016年,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部門就聯合組織制定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包括總體要求、智能網聯汽車、信息通信、電子產品與服務、智能交通相關和車輛智能管理等六個部分的車聯網標準體系。2018年,工信部與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提出要充分發揮標準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促進作用。隨后,《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信息通信)》和《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電子產品和服務)》相繼發布,進一步推動了車聯網產業的標準化、規范化。
“智能交通與它的參與要素有關,包括人、車、道路基礎設施以及管理監管等要素。按照參與要素,車聯網標準分為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信息通信標準體系、電子產品與服務標準體系等,明確各項標準在技術演進和產業推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發揮標準體系在構建車聯網產業生態環境中的基礎引領和協調作用。”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過,標準體系的建設只是構建智能交通最基礎的一個環節,且大多數標準并不是強制性的,未來智能交通的發展還需政策從實際層面給予強有力的拉動。”上述相關負責人說道。
多方聯動共繪智能交通圖景
作為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車聯網推動著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并加速交通新業態的培育,對于構建未來交通網絡具有強大的賦能作用。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車聯網相關技術及產業發展。去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1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戰略目標。智能汽車產業的風口正加速到來,目前自動駕駛商用車已在港口、礦山等示范或封閉園區場景中實現落地應用。
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的落地,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的深度融合將大大提升出行體驗,也將促進智能交通與通信、信息、能源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5G、大數據等新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將為交通運輸行業的智慧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以5G、北斗系統和人工智能協同應用為落腳點,有利于引領智慧交通邁向新臺階,催生新的產業機遇和商業模式。
此外,乘著“新基建”的東風,智能交通愈發深入人心,車聯網產業和智能交通的發展正在提速。“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推手,智能交通基礎設施自然在‘新基建’所包含的范圍之內,‘智能+’幾乎體現在交通運輸的方方面面。”全國公共交通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王健指出。
今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對交通領域創新提出了目標。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王志清表示:“‘十四五’時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開局和起步的重要階段,其意義和作用十分重大。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賦能交通運輸發展,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改造,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有機融合,全方位賦能交通發展,推動自動駕駛等的技術發展與試點應用。”
不過,綠色、智慧交通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且系統的工程,更需要跨部門、跨產業的深度協同。對此,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公維潔強調,不同企業之間需要協同發展,包括信息通信、汽車、公安、交通等行業也需加強合作,共同解決大規模產業化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才能合力推動車聯網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此,同濟大學教授楊曉光也表示,“新一代的城市交通系統已初見端倪,智能交通、智能城市以及智能社會將給人類的發展帶來巨大變化,未來城市交通科技及其應用充滿巨大的創新和產業空間,我們必須在科學技術、法律法規和保障體系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單打獨斗是不行的,亟需政產學研用多方的精誠合作。”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