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數字世界的全球共治 對待疫情最好解藥是“合”而不是“隔”
3月24日,北京網絡安全大會攜手全球信息安全大會舉辦“全球首場網絡安全行業萬人云峰會”。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郝葉力博士在大會發言中指出,由疫情帶來的公共危機促使人類重新思考數字世界的共治和全球化問題,對數字經濟的智性與韌性、全球治理機制以及人類社會的大義都提出了新的考驗。
疫情會助推更高層次的全球化進程
歷經4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經濟全球化開始受阻,特別是這次疫情更是讓部分全球化終結論者認為,疫情已成為壓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給全球化徹底畫上了休止符。全球化到底是進還是退?值得深思。
郝葉力指出,此次新冠疫情就像一場叫停全球化的實戰演習,危難時刻,多國多地封城、封關、停工、停產、停航、停運,殃及國際交往的各個領域,給全球供應鏈和世界經濟都帶來重創和劇痛。這恰恰反向證明,世界各國經濟已深度依賴,企業和老百姓都無法承受逆全球化的脫鉤之痛。
從時代發展趨勢的正面啟示看,互聯網時代的全球化進程不可逆轉,互聯網可以說是全球化的助推器,數字技術則是全球化的最大推手,全球化與互聯網互相成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一旦擁抱了互聯網就再也離不開全球化,即便全球化衍生了一些安全焦慮、貧富差距、產業競爭、難民犯罪等問題,但是錯并不在全球化,而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全球治理缺位。
發展中的問題需要用發展的思路去解決,站在人類文明的更高起點上,在歷史長河的更大周期中去尋求規律的源流和趨勢的主脈,這才能找到全球化受阻的真正原因,才能推動更高層次的全球化進程。
對待疫情最好解藥是“合”而不是“隔”
郝葉力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破壞力之大,波及面之廣,百年未遇,是對全球化公共危機治理體系的一次全方位的大考。
第一考驗的是科技水平,是數字技術的智性和數字經濟的韌性。一方面需要用數字技術來解決疫情中的精準防控問題,另一方面也倒逼數字化平臺加快建設。事實證明,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當下,凡是向數字經濟提前轉型的企業都展示出了強勁的韌性和抗壓能力;
第二考驗的是治理機制水平。一個國家的機制能不能應對全球性公共危機和完全未知的“黑天鵝事件”,不同國家、不同國情、不同體制必然呈現出不同的治理模式,有佛系抗疫,也有硬核抗疫,答案并不唯一,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第三考驗的是人心、人文素養和人性光輝。疫情面前,心理病毒比生理病毒還可怕,如果發展成為政治病毒,傳染起來就更加可怕。
郝葉力認為,對待疫情的最好解藥是“合”而不是“隔”,或許短期內是隔離,但從長計議肯定是合作。合作需要信任,公共危機面前,人類最需要的是摒棄前嫌、精誠合作、共擔風險。
數字世界有機會打造升級版的全球化
病毒不分國界更沒有國籍,它是全人類的公敵。
近日,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發表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眼中沒有國境,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有可能感染,歐倫斯堅信此次危機最終一定會推動中美更加密切合作。他認為,在全球抗疫面前,每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更不能幸災樂禍,人類不該讓病毒看笑話,負責任的大國更不能在大災面前急于甩鍋,而應該攜手合作。
前陸軍少將、美國Palo Alto Networks公司首席安全官約翰·A·戴維斯一直呼吁,負責任大國應攜手制定網絡空間行為規范,給全球做出榜樣,這一主張在全球抗疫的生死關頭更顯迫切。
郝葉力最后指出,全球化大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大考都在呼喚數字世界的全球共治。數字世界全球共治需要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維度里統籌推進,以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及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來彌合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多極化之間的分歧,既要求同化異,也能求同存異,共同打造全球化升級版,為人類和世界發展開辟新的成長空間。(李 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手機App“偷窺”亂象:部分軟件頻繁自啟搜集隱私 加強App網絡執法能力建設
一些手機App過度搜索個人信息的事情我們之前有過很多次報道。在近日,據民眾反映,自己的手機升級系統后...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