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景泰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21人遇難 不要讓馬拉松悲劇重演
2021年5月22日,第四屆白銀景泰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成為人們不想再回憶的黑色一天。
比賽進行到中午,選手們跑至20-30公里處時,天氣驟變,短時內局部地區突降冰雹、凍雨,并伴有大風,氣溫驟降,最終釀成悲劇。172名參賽選手參加百公里越野馬拉松,確認21人遇難,8人輕傷。
回頭來看,這場悲劇發生前,并非毫無征兆。比賽前,不少參賽者也查了天氣預報,“顯示天氣不太好,但沒有想到會這么不好”。
更可怕的是,沒做最壞的準備。根據目前各方披露的信息,組委會并未檢查參賽選手的強制裝備、極端天氣應急準備不足,缺乏更加周全的安全部署、更完備的醫療保障、更高層次的有效統籌,這些遠比天災和意外更讓人痛惜。
整個路段,比賽難,救援更難。很多親歷者稱其為生死較量,當所有問題被N倍放大,疊加所有的準備不足,最終把人逼到生與死的邊緣。
在極限越野和絕對安全之間,還夾雜著對勝利者的獎賞。主辦方為本次越野賽準備了豐厚的獎金。這也是遭遇極端天氣后,很多參賽者不愿輕易棄賽的理由。前十名的高獎金,即便拿不到名次,也還有1600元補助兜底,所以每年高手參賽的比重都不低。
一次慘痛的教訓,足以讓我們重新審視馬拉松賽事真正的意義。
中年人不跑不歡,青年人及時入圈。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從什么時候開始,城市馬拉松賽事開始風靡。一些熱門城市的馬拉松比賽甚至還設定了嚴格的報名門檻,成功中簽和遺憾落選,躍躍欲試的人總要面對類似的喜悅和失落。
馬拉松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火了起來。有越來越多的專業選手出圈,也有越來越多的小白參賽,一時間全城跑滿馬拉松的場景歷歷在目。
跑步的人越來越多,是人們關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識覺醒。可能因為吃得太多,睡得太少,坐得太久。有心理學家認為,社會發生極速轉變的時候,跑步的人會更多,在緩解壓力和營造快感方面,跑步變得大有可為。
這項運動有理由繼續下去,前提是健康地繼續下去。它既不應該成為跑者失去理性的精神執念,也不應成為現代人救贖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唯一寄托,更不應該成為一些營利組織不負責任的商業武器。
體育搭臺也好,經濟唱戲也罷。跑者追逐至尊榮譽、商家視為吸金藍海的馬拉松賽事,不是將生命置于沒有保障的無人之境。安全和專業,始終應是這場公共運動的底線。體能和技術達標,以尊重和珍愛生命為基點,也是跑者應有的“跑德”。
“生命是短暫的,馬拉松能讓它顯得長一點兒。”經常有選手的T恤上印著這句話,現在看起來五味雜陳。在這次黃河石林越野賽返程的路上,有些人在一邊刷比賽群,一邊流眼淚。而有些人,則注定不會再返程。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