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崛起京港線區域產業帶 鋼材市場沿路密集排布
過了繞城高速,沿京港線一路向南,百鴻機電市場、龍湖舊貨市場、柏樹劉農貿市場、富源鋼材市場、鑫源鋼材市場、華通志遠鋼鐵園……道路兩側,密密麻麻的市場蔚為壯觀。
京港線沿線產業集聚群的形成,除了交通優勢之外,還有啥別的原因?集聚群內的市場和商戶生存現狀又是如何?
一條路穿起鄭州鋼材市場的中堅力量
京港線沿線有個占地約100畝的富源鋼材市場。它由河南富源制管有限公司投建,2020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園區內商鋪已招滿,共有40多家。
園區負責人徐澤田介紹,富源鋼材市場之所以將位置選在此處,一方面是受到交通區位優勢影響,一方面是因為公司擁有該片土地的使用權限。“這塊地之前租借給了別人做物流市場,近兩年受市場外遷影響,不少鋼鐵市場看中這里的交通優勢,把市場遷至周邊,而我們公司所從事行業也和鋼鐵有關,去年和物流市場的租約到期后,我們就琢磨自己建個鋼鐵市場。”徐澤田說。
除了富源鋼材市場之外,周邊還有鑫源鋼材市場、華通志遠鋼鐵園、新紫金鋼鐵園等眾多鋼鐵園區。
“隨著周邊鋼鐵市場的投建,這片區域成為鋼鐵產業集聚園區,這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鋼材商往這片區域傾斜,無論對于商戶還是客戶來說都有莫大益處。對商戶來說,可以解決市場外遷的擔憂,對客戶來說,在采購時有更加豐富的選擇空間。同時,鋼鐵產業集聚園區的出現加速了行業競爭,有利于打造平臺。依我看,京港線的鋼鐵集聚園區已然成為鄭州鋼材市場的中堅力量。”徐澤田說。
同“傍”一條路,舊貨市場生意卻堪憂
鄭州下午3點的太陽十分火辣,大地被曬得發燙。同樣位于京港線旁的龍湖舊貨市場內,商戶三五成群,在大棚陰涼下小聲議論著家長里短、生活瑣事。
“天氣炎熱,這個點基本沒有顧客來。”有商戶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據該商戶介紹,他是受到市場外遷的影響才搬到這邊的,而之所以將店開在此處,是因為居住的地方在附近。
“我們這算不上一個市場,都是一些做小生意的,來這邊幾年了,生意一直都不太行。”龍湖舊貨市場的負責人郭勝言語中透露著無奈,“我們原先是在南四環的舊貨市場,后來那邊市場拆遷,我帶了個頭,跟幾家商戶一起在這邊組織了一個小舊貨市場,當時也是看中了這一片的交通優勢。”
據郭勝介紹,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受到疫情影響,再加上知名度不夠,這兩年的市場商戶普遍反映生意難做。
而就在龍湖舊貨市場隔壁,已經步入建設尾聲的柏樹劉農貿市場工地上熱火朝天。據柏樹劉農貿市場辦公室人員介紹,目前市場的招商基本已經完成,計劃近期開始逐步投入使用。
有部分市場開業不到半年就被拆遷
有市場發展愈發旺盛,就有市場走向衰敗,在產業集聚園區飛速形成的過程中難免會優勝劣汰。
徐澤田介紹,周邊有兩個鋼鐵市場開業半年之內被拆遷了,分別是乾龍鋼材市場及新天地鋼材市場,而究其原因均是證件不齊,“隨著鋼鐵園區的不斷增多,產業集聚園區影響力不斷擴散,讓部分市場方見利行事,企圖渾水摸魚,有的市場甚至是周邊的村民聯合組建的,并不具備正規的手續。”
河南商報記者走訪過程中,發現確實如徐澤田所說,有些市場內部并沒有市場管理方駐扎,且絕大多數商戶表示沒有市場管理方的聯系方式。“市場管理人員基本只在我們續租的時候才能見到。”有商戶向河南商報記者表示。
據知情人士透露,某園區正是由周邊村民自發組建,“市場管理辦公室”就設在某個村民的家中,聯系不上其市場管理方并不稀奇。
“市場外遷的需求加上產業集聚的效應,使得周邊成了備受鋼材商戶青睞的旺地,但外來商戶在選擇市場時要多方求證,不要被低廉的租金所蒙蔽。”徐澤田提醒。
已悄然崛起的京港線區域產業帶
什么是產業帶?產業帶的形成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在產業帶形成初期,企業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而表現為向某一優勢區位集中,進而發展成若干城市工業集中區,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又由中心向外沿軸線擴散,這兩種空間過程既相互推動又相互制約,便形成了產業帶。
產業帶是一個帶狀的鏈條產業集中區域,是相關或相同產業的基地,在此區域內可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更好地壯大產業,產業帶里資源會更有效地利用和配置。
回看京港線區域產業帶的發展,有市場外遷的影響,有交通區位優勢的便利,有產業龍頭的帶動,而跟隨而來的商戶,或喜或憂,都在見證著區域產業帶逐步形成的歷史,都在經歷資源配置的優化。或許可以說,京港線的區域產業帶已悄然崛起。
具備交通區位優勢的不只有鐵路,公路也會成為城市新的物流、人流集聚區。
如同火車站批發商圈就是當初靠火車站拉動起來的一樣,得益于京港線帶來的交通便利,沿線諸多市場和物流園區集聚,形成產業帶,也正在復制當年鄭州火車站的創富神話。(劉翥文/圖)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