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今日熱文:應用側 AI 落地,從北美巨頭看云計算未來

2023-06-07 14:04:28來源:ZAKER財經  

北美云計算巨頭正在積極擁抱這一輪 AI 浪潮,AI 能力融入亦將大概率對云廠商的基礎設施、模型優化、應用基礎軟件等領域帶來中長期的增長動力。

ChatGPT 在全球市場獲得成功,并引發了全球主要科技企業在 AI 領域進行 " 軍備競賽 ",而云平臺作為計算層面最為理想的承載者,有望持續受益全球 AI 產業的發展。目前,全球三大云計算巨頭(亞馬遜、谷歌、微軟)均發布與 LLM 以及生成式 AI 相關的產品。但三大云廠商在布局思路、商業化路徑等方面存在一定分叉,微軟、谷歌依靠閉源模型,全力打造閉環的 AI 生態,而 AWS 則以相對開放的心態,嘗試從不同角度進行 AI 與云計算的融合。


(資料圖)

自 2023 年 3 月開始,微軟、谷歌在各自的云產品中加入了大量以 AI 模型能力為底層的服務,并提供從硬件到模型再到上游應用的閉環 AI 服務。相比之下,亞馬遜在產品結構的改變上以單點為主,提供了 Amazon Bedrock(構建大語言模型過程中的便捷 API 服務)等產品,并將更多精力放在開源模型以及相關硬件開發中。從根本上來看,決定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 在當前對待 AI 能力的不同路線的是當前各家廠商間的大語言模型技術能力差異。

微軟、谷歌依靠其相對優勢的技術能力,從開源走向閉源,全力打造圍繞底層模型能力的閉環 AI 生態。亞馬遜等更傾向于培養開源社區共同迭代模型以縮小差距,重視底層硬件研發,多角度嘗試 AI 與云融合的可能性。

從三大云廠商的計算產品來看,基于 GPU 的加速計算產品價格基本是 CPU 價格的 3-6 倍。考慮到后續 H100 產品的導入大概率將拉高整體單價。而在計算負載側,根據各家公司財報、Trendforce 綜合測算,三大云廠商業務中 GPU 及其他 AI 芯片在整個計算業務線的負載比例不足 10%。

基于對云廠商的收入、IT 負載結構的測算,中信證券預計,AI 芯片負載每增長 1%,將為 AWS、Azure、GCP 分別帶來 12 億、7 億、4 億美元的額外收入,若未來 2-3 年滲透率提升至 10%,則每年有望為三大云廠商合計帶來近 200 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并且數據量的增長,亦有望帶來存儲、網絡等領域需求的增長。此外,云廠商將 AI 產品導入到各個業務線,亦將帶來廣告、運維等領域成本的下降。

點評:AI 的引入將對云廠商的基礎設施、模型優化、應用基礎軟件等領域帶來中長期的增長動力。中短期維度,預計北美云廠商收入增速最為困難的時刻即將過去,下半年有望逐步企穩復蘇,隨著海外科技巨頭、軟件公司持續進行 AI 的導入與商業化,云廠商有望持續受益。

這里,通過整合天風、安信、國信等 10 余家券商最新研報信息,介紹 4 家公司,僅供參考。

1、青云科技

公司具備廣義云計算服務能力,可根據客戶需要滿足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需求,產品正在金融、教育、醫療等行業加速落地,未來公司也有望憑借自身服務能力與技術先發優勢,持續鞏固自身優勢地位,未來增長可期。

2、開普云

公司聯合四川省打造 " 數字人 ",助力開啟四川政務元宇宙新篇章。政務元宇宙是公司承前啟后的核心業務,公司推出新一代數融平臺和低代碼開發環境的創設平臺,全面覆蓋智慧政務 " 服務形態 "、" 服務體驗 "、" 服務入口 "、" 服務地點 "、" 服務門戶 " 五大領域。同時,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和數字化轉型的要求,大數據、AI 等在能源行業具有廣泛的市場空間,公司積極拓展數智能源領域布局,收購天易數聚通過外延式擴張完善開普云技術體系,豐富數智戰略發展。

3、科大國創

公司長期服務于運營商、能源集團等大型客戶的數字化轉型,依托廣泛的潛在客戶基礎,儲能業務拓展值得期待。云平臺方面,公司以 " 平臺 + 服務 " 模式創新數智物流應用場景,面向貨主、物流企業及貨車司機提供數智 ETC 和數智供應鏈等服務,為公司培育新的增長點。

4、中科信息

根據 OpenAI,數據為驅動 AI 模型優化的源動力之一,公司采取 " 通用模型 + 專用場景 " 的模式,以 CV 模型作為主線技術,衍生出智慧政務、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細分場景,公司主要客戶覆蓋中央及國家機關、各省市政府機構,積累海量優質數據,用于后續模型迭代。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