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特斯拉動員中國供應商出海,去墨西哥復制“上海工廠”

2023-06-08 12:13:41來源:ZAKER財經  

文丨彭蘇平

編輯丨李勤 楊軒


(資料圖)

一個龐大的產能版圖,離不開供應鏈的鼎力支持。特斯拉正嘗試在墨西哥復制一座上海工廠——包括它的供應鏈體系。

36 氪獨家獲悉,特斯拉正在動員不少中國的供應鏈企業去墨西哥建廠。" 有供應鏈企業被要求去那邊投資建廠。" 有知情人士向 36 氪透露,特斯拉的節奏相當緊迫,如果不及時響應," 也擔心丟掉好幾億的大訂單。"

今年以來,已有部分特斯拉供應商官宣了在墨西哥興建工廠的規劃。例如,旭升集團今年 3 月底就曾表示,將在墨西哥投建生產基地,總投資額不超過 2.76 億美元,5 月下旬,該項目在墨西哥的科阿韋拉州正式啟動。一位接近該項目的人士告訴 36 氪,順利的話,工廠明年 7、8 月份就能投產。

更上游的設備供應商也聞聲而來。據 36 氪了解,多家國內的產線設備生產商已經在墨西哥設立辦公點,負責設計、售后配套等業務環節。一家設備公司的客戶中有特斯拉供應商,其負責人向 36 氪感慨:" 墨西哥現在是投資熱土,很多客戶都過來了。" 甚至有供應鏈公司直接帶著產線工人,奔赴墨西哥建廠。

在今年的投資者日上,特斯拉揭秘了其第五座超級工廠的選址:墨西哥新萊昂州首府蒙特雷。蒙特雷工廠將是特斯拉下一階段的生產主力,墨西哥外交部官員曾表示,該工廠投資將超過 50 億美元,規劃產能為 100 萬輛。但從規劃用地看,蒙特雷的產能上限顯然不止于此。

據 36 氪此前了解,特斯拉規劃的低價車型,全球的年產能將達到 400 萬輛,其中北美的超級工廠將承擔一半,而北美工廠中,蒙特雷工廠將會是生產主力。

優質的供應鏈是保障產能、提升汽車業務毛利率的關鍵,特斯拉在上海投建超級工廠后,已經搭建起了一套成熟、穩定的供應鏈體系。2022 年,特斯拉全球交付 131 萬輛汽車,僅上海工廠就完成超 71 萬輛,支撐了特斯拉汽車全年 28.5% 毛利率的成績。

計劃明年投產蒙特雷工廠,背負快速提升產能的壓力,特斯拉自然意圖復制上海工廠的驚人效率,積極推動已經磨合充分、具備成本優勢的供應鏈遷移到海外。據 36 氪了解,目前特斯拉汽車業務高級副總裁朱曉彤的大量精力都花在了蒙特雷工廠,而此前,正是朱曉彤主導了上海工廠的落成及投產。

從規劃產能上看,蒙特雷工廠也達到甚至超過了上海工廠的體量,100 萬輛的新工廠,無疑是特斯拉進行下一步產量越級的重要力量。

政策、機制也在推動當地產業鏈的整合。

2020 年 7 月 1 日,旨在更新和替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 " 美國 - 墨西哥 - 加拿大協定 "(以下簡稱 " 美墨加協定 ")生效,該協定規定,北美地區所產汽車要享受零關稅優惠,需滿足 75% 的組成部件產自本地區,較此前 62.5% 的比例有所上升。

這客觀上推動了墨西哥汽車產業降低原材料和汽車零部件的進口,增加本地化供應。特斯拉顯然也在順應這一趨勢。

據了解,特斯拉并未給這些供應商特別的支持,主要還是訂單。有供應鏈人士告訴 36 氪,公司在墨西哥建廠,已經拿到了特斯拉及其他北美客戶的定點,這也是公司在考察了兩三年之后、最終敲定墨西哥項目的重要因素。

據行業人士反饋,與在國內建廠可以獲得土地和金融支持不同,在墨西哥,更多僅能獲得稅收優惠和人才補貼。

但總體來看,搭上特斯拉這艘大船,實現出海布局,是國內新能源產業鏈公司的主流意愿," 大部分企業也都愿意借著特斯拉走出去。"

除了特斯拉即將拔地而起的蒙特雷工廠,墨西哥本身也已經形成了規模不小的汽車產業,過去幾年,已有一批中國企業在墨西哥開疆擴土,如均勝電子、三花智控等。

均勝集團旗下生產系統供應商均普智能相關人士告訴 36 氪,公司在墨西哥的工廠也位于新萊昂州," 這里是數百家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的所在地,與美國得克薩斯州接壤,通用汽車、起亞汽車等很多主機廠的裝配工廠也都在這里。"

相比于政策、補貼方面的支持,墨西哥當地的產業配套及輻射美國產業的優勢更為顯著。

數據顯示,2022 年,墨西哥的乘用車產量達 330 萬輛,位居世界第六位,汽車零部件產值達到 1105 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而美國是其最主要的出口國家(2022 年乘用車向美出口 222 萬輛,2021 年汽車零部件向美出口 601 億美元)。

" 美墨加協定 " 等政策給予了墨西哥在美國出口整車和零部件的有利引導。今年年初生效的《通脹削減法案》,對在美國享受稅收抵免的電動車提出了電池材料及組件的原產地要求,其中一項明確,至少 50% 的電池組件是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或組裝的——這相當于給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墨西哥送上了一份 " 大禮包 "。

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哺育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出海成為頭部公司當前階段的共同步調,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廠商已經率先在歐洲建廠。

另一方面,汽車還是規模化行業,從國內到海外,供應鏈企業才能面向更大的市場,攫取更多果實。在產業鏈很多環節,國內企業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尤其是今年,汽車市場下行,不少產業鏈公司訂單銳減、遭遇壓價,出海尋找機會也是分散業務風險的一條路徑。

勞動力成本低、產業鏈配套齊全是墨西哥市場的優勢,不過,也有供應鏈人士表示,墨西哥市場不像歐美市場那樣成熟,社會、地緣風險都相對較高,因此,去那里投資建廠,也需要充分考量投入、產出的邊界和效應。

歡迎交流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