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實 ?助五大區域“多點開花”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是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自此,“區域”和“協調發展”兩個詞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高層圍繞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和系統部署。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即將達成,我國也已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五大區域發展戰略。
“在核心城市經濟發展形成主體功能區的前提下,我國形成五大區域發展戰略,開展雁陣模式,資本市場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助力作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是五大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發動機,上市公司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領頭羊、先鋒隊。資本市場為五大區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上市公司的成長則提升了區域經濟的活力。
五大區域
“貫通南北、承接東西”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既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合理分工,又要全國一盤棋,注重區域間的協調、協同,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
自2013年“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被提出后,一幅區域協調發展的壯美新畫卷就開始在華夏大地徐徐展開——2016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被明確;2018年,政策面確立“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同年,“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被提出;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至此,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全部“就位”。
與此同時,這五大國家戰略還關系中國經濟的未來。其中,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江、一河,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城市群,正在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區域分布來看,五大國家戰略貫通南北、承接東西,是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上的落地和有機銜接。各區域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區域相近和地理位置共性,五大區域連接全國23個省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有利于促進區域交流與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華財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長、首席行業分析師謝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補充道。
資本市場
助五大區域“多點開花”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成立3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即將達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我國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精心謀劃、扎實推進,區域發展協同性不斷增強,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而資本市場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效應也已逐漸顯現。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21日,注冊地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黃河流域五大區域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3657家,占我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總量(4116家)的89%;總市值達76.5萬億元,占A股市場總市值(83萬億元)的92%;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萬億元,占A股市場總收入(37.2萬億元)的91%;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2萬億元,占A股市場總凈利潤(3.4萬億元)的94%。
其中,截至2020年12月21日,京津冀(涵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A股上市公司498家,總市值超19.6萬億元;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重慶以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11個省市)A股上市公司1993家(包含1450家同屬長三角的上市公司和136家同屬黃河流域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超33.2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珠三角9個城市組成)A股上市公司670家,總市值超16萬億元;長三角區域(包括上海及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A股上市公司1450家,總市值超22萬億元;黃河流域(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A股上市公司632家(包含136家同屬于長江經濟帶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0.8萬億元。
董忠云表示,“不難看出,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融合度較高,資本市場在投融資方面已經對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21日,五大區域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金融業,上述五大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100家,合計3027家,占五大區域上市公司總量的83%。
具體到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來看,據Wind數據統計,按申萬行業分類,京津冀A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計算機、醫藥生物、傳媒、機械設備和公用事業五大行業;長三角A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電氣設備、電子等五大行業;粵港澳大灣區A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電子、計算機、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化工等五大行業。
此外,據Wind數據統計,按2019年的GDP計算,五大區域的資產證券化率(上市公司總市值/GDP)分別達到了231.80%、73.18%、176.50%、93.92%和43.63%。
“根據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均較高,顯示資本市場對應當地實體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優化給予了有力支持。”董忠云認為。
此外,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1日,五大區域新三板掛牌企業7452家,占新三板掛牌企業總量(8208家)的91%。其中,五大區域新三板掛牌企業主要分布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及批發零售業,前五大行業均有超300家掛牌企業,合計6189家掛牌企業,占五大區域新三板掛牌企業總量(7452家)的83%。
謝彩認為,五大區域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占A股市場和新三板市場比重均超過80%,同時五大區域內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行業分布具有一致性,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相互銜接、聯動發展打下良好的行業基礎,有利于發揮資本市場合力,為我國不同規模、不同階段企業提供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平臺,同時通過建立暢通的資本市場一路陪伴企業成長,滿足企業各階段的融資需求,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的作用。
資本市場
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實
上述亮眼數據只是資本市場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這為“十四五”時期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談及“十四五”期間,資本市場助力五大國家戰略將從哪些方面發力?董忠云表示,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大區域重在進一步提升新經濟占比。新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契合度更高,憑借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未來資本市場將持續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引領各個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重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資本市場近年來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將繼續通過支持綠色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綠色債券發展、開發綠色金融產品等方式,助力綠色經濟發展。”董忠云表示。
田利輝認為,在“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將會全面推進注冊制綜合改革,加大力度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區域發展戰略的落實。注冊制改革不僅可以帶來企業上市融資的便利,而且能夠激活私募股權市場。相關區域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推動區域經濟的穩健增長。(昌校宇)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