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基金退場在即 存量分級基金加快整改速度
距離退出歷史舞臺僅剩10天,存量分級基金紛紛加快了整改速度。12月21日,13家基金管理人針對旗下分級基金子份額終止運作并折算份額后,可能存在的風險發布特別提示公告。應監管機構要求,今年以來已有37只分級基金(份額合并計算,下同)完成轉型,13只產品完成清盤。但在“大限”將至之期,仍有部分分級基金尚未完成整改,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有67只分級基金仍待整改。
分級基金退場在即。12月21日,包括易方達、鵬華、興證全球在內的13家基金公司密集發布旗下部分分級基金A/B份額終止運作的特別風險提示公告,上述公告均針對分級基金終止上市并轉型后,由于份額合并可能帶來的風險,對投資者作出特別提示。
以鵬華中證800證券保險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鵬華證券保險分級”)為例,該產品在提示公告中指出,在份額折算基準日日終,以鵬華證券保險分級份額的基金份額凈值為基準,其A/B份額按照各自的基金份額凈值折算成場內鵬華證券保險分級份額。
公告還提到,折算份額后,可能存在該基金A/B份額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額數量將會在折算后發生變化的風險、折算前存在溢價交易的A/B份額持有人因溢價消失而造成損失的風險、A/B份額的流動性風險等,并敬請投資者注意。
基金豆資深分析師孫龍進一步指出,除了上述公告中所提及的風險外,還要注意分級基金轉型后可能帶來投資范圍變更的風險。因此在基金合同進行調整前,如無法判斷基金合同調整后可能產生的影響,建議未持倉的投資者盡量避免參與,已持倉的投資者則可以考慮贖回。
那么,分級基金轉型對基金管理人而言,又會有何影響?華南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表示,分級基金轉型對基金管理人而言,母基金的管理不變,只不過沒有了場內的子份額,但也不影響原持有人的場外交易。
據了解,分級基金可以分別在場內或場外購買。場內交易指的是在股票交易市場實現的交易,需使用股東賬戶或證券投資基金賬戶購買;而場外交易則是在股票交易市場外實現的交易,可以通過基金公司直銷渠道或其他代銷渠道購買。
此外,上述內部人士還提醒到,分級基金的轉型對于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影響并不大。“很多投資者擔心分級轉型后是不是自己持有的基金就沒有了,但其實,目前大部分分級基金的投資者都是在場外購買,如通過支付寶、天天基金網、銀行等場外渠道購買,而分級基金的轉型對這類投資者并不造成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轉型并非分級基金整改的唯一出路。根據監管部門及基金合同要求,分級基金可以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選擇以轉型或清盤的方式完成整改。
“分級基金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是規范市場、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體現。由于分級基金自帶杠桿屬性,而去杠桿是防風險守底線的體現。在剩余的時間內,分級基金會加快轉型步伐,或加速退出市場,完成分級基金整改目標。”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評價道。
此前在2018年4月,監管部門發布資管新規,明確要求分級基金須在2020年12月31日前取消分級機制并完成整改。而在2020年7月,雖然監管層宣布資產新規過渡期延長,但分級基金無緣享受政策紅利,仍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
而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按基金轉型生效日來看,今年以來已有37只分級基金成功完成轉型;據證監會數據顯示,年內已有13只分級基金發布清算報告。據Wind數據顯示,當前仍有67只分級基金待整改,包括國泰國證醫藥衛生行業指數分級、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鵬華中證信息技術指數分級等。
隨著限期逐漸臨近,是否存在分級基金無法按時完成整改的可能性?為此,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多家基金公司。前述內部人士認為,“由于監管部門有要求要按時完成整改,所以應該不會存在不能按時完成整改的可能性”。
滬上某公募市場部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到,目前其所在公司正在按照監管要求有序推進分級基金的整改。同時,公司也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按時完成整改。(孟凡霞 李海媛)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