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大豪科技陷內幕交易遭問詢 “豪飲”紅星二鍋頭市值翻番達263.72億

2020-12-25 15:13:45來源:藍鯨資本  

喝二鍋頭確實容易上頭,截至12月24日收盤,大豪科技已經連續收獲12個漲停板,短短1個月內市值在翻了近3倍,最高達到263.72億,受到市場追捧。

而故事得追溯到11月24日,大豪科技(603025.SH)發布停牌公告,并表示公司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一輕控股持有的北京一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資產管理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后資產管理公司將成為白酒等業務的主體運營公司。

同時,大豪科技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京泰投資持有的紅星股份45%股份、以現金支付的方式購買鴻運置業持有的紅星股份1%股權,公司還擬將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其中其中用于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公司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的比例不超過本次交易作價25%或募集配套資金總額的50%。

收購公告前夕資金提前埋伏,內幕消息知情人超170人遭問詢

原本受到如此利好消息影響股價上漲是意料之中的,但引發眾人質疑的原因在于,收購公告發出的前一日即11月23日,大豪科技便先一步漲停,并且往前至少一個月內,大豪科技單日成交額基本都只有3000萬左右,而23日卻超過了1億元。

換句話說,在公告收購紅星股份之前,大豪科技的關注度并不高,大量資金的突然涌入并不太符合常理,而從后來的公告來看,雙方也是在11月23日簽署了《重組意向性協議》,但具體商議和決策程序時間并未公布,投資者也由此產生了諸多疑問。

截至12月22日的12個交易日里,大豪科技連續收獲了12個漲停板,而在12月22日早盤首次打開漲停,不久后再次封住漲停板,當日成交額達到21.63億,換手率為9.8%。

截至12月24日收盤,大豪科技股價達到每股28.09元,當日漲幅依然有6.97%,大豪科技在上市首年最高漲到每股44.73元后,這已經是近5年時間內的最高價格,而從首個漲停日至今,大豪科技市值在短短1個月內翻了近3倍,達到263.72億。

這種漲法也引來更多投資者的質疑,尤其針對是否存在內幕交易,18日,大豪科技董秘王曉軍向《華夏時報》表示,此次內幕消息知情人大概一百七八十人,從五月開始沒有任何交易大豪科技股票的行為,“至于說有沒有其他的我們不太好說,因為這個渠道比較多。”

至今大豪科技控股股東一輕控股已經4次書面回函表示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消息。而12月18日,大豪科技還是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除了交易的具體內容之外,問詢函還特別關注了公告前一日漲停的事件,要求在交易進程備忘錄中,明確本次交易的具體籌劃過程、重要時間節點和具體參與知悉的相關人員,并提供本次內幕知情人名單等信息。

截至發稿大豪科技還未回復問詢函。

白酒普漲,但紅星還難以比肩牛欄山

股民總是戲稱“無論什么都利好茅臺”,茅臺也是不負眾望,2019年成為A股第一支千元股,在眾人望而卻步的時候,一年之后在12月23日茅臺將歷史最高價格刷新至了每股1906.2元,而事實上,近五年來整個白酒板塊市值都普遍成上升趨勢。

據公開資料顯示,紅星股份并入上市公司主要帶來了“紅星”品牌系列白酒、“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義利”品牌系列食品、“星海”品牌系列鋼琴等,大豪科技的業務范圍將擴充至酒類、食品飲料、樂器等大消費領域。

從公告來看,紅星股份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分別為24.54億、26.38億和18.24億,同時凈利潤分別為3.29億、4.91億和2.54億,而截至9月末時,公司凈資產為18.8億,不過目前本次重組標的資產的交易價格還尚未確定,問詢函中上交所也在催促披露標的資產的預估值金額或范圍區間。

而與紅星二鍋頭對標的通常是順鑫農業的牛欄山,去年養豬今年賣酒,連續搭上熱點的順鑫農業股價從2019年年初的每股22.43元最高漲至每股79元,24日收盤時,公司股價也有每股69.39元。目前順鑫農業是第五家營收規模破百億的白酒企業,2019年公司149億營收中有102.89億來自白酒業務。

從整體上來看,由于國人對酒飲的偏好及習慣等因素,2019年白酒市場銷售收入達到5672億,同比增長6%,換句話說,雖然紅星股份與順鑫農業二者白酒業務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但白酒市場的整體規模讓紅星股份還是有機會講故事的。

行業天花板明顯,大豪科技亟待轉型

相比之下,大豪科技本身的主要業務為各類智能裝備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電腦控制系統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配套于縫制及針紡機械設備,是縫制、針紡機械設備的核心零部件。

據安信證券研報顯示,我國縫制設備行業機會主要存在于國內設備升級及對外出口需求兩方面,近年來全球服裝產業中心向南亞、東南亞等經濟體轉移,相應推動縫制機械需求由內銷轉向出口。另外據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針織機、縫編機等及其出口金額為10.5億美元,且整體行業天花板明顯,這也是大豪科技不得不選擇多元發展的原因之一。

2017年大豪科技營收首次突破十億,近三年里,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0.57億、10.75億和9.73億,同時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7億、3.7億和2.55億,不難看出,在2017年業績觸頂之后,大豪科技便走上了下坡路,2019年甚至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

從招股以來的所有公開數據來看,大豪科技銷售毛利率從2011年的56.77%持續下滑至2020年三季度的41.65%,同時銷售凈利率更是從44.25%下降至21.67%,而從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連年下滑也能看出大豪科技經營壓力之大。

在業務沒有突破的情況下,大豪科技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在9年里有7年為負,而疫情之前大豪科技賬面基本沒有長期負債,只有短期借款9149萬,另一方面公司賬面還有1.93億貨幣資金和6.62億交易性金融資產,即使遭遇疫情資產負債率也沒有太大提升,而負債率低的反面則是公司資金利用率也非常低。

在內幕交易的質疑聲甚囂塵上的時候,最終大豪科技最終能否順利飲下紅星二鍋頭還難以確定,貓妹也將繼續關注后續重組進展。(徐曉春)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