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監管層多次為養老金入市“吹暖風” 推進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
12月28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加快推進投資端改革,壯大理性成熟的中長期投資力量,不斷拓展市場深度、增強發展韌性。養老金作為中長期投資力量的代表,近年來受到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年內監管部門多次強調加快養老金入市步伐。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養老金投資運營的情況不僅關系到我國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同時因其規模龐大,投資期長,有助于推動形成價值投資的市場氛圍,實現我國資本市場的長足發展。
推進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
目前,我國已建立比較健全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但不同支柱之間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狀態。
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作為居民自主積累的養老財富,是我國多層次養老金體系中最有發展潛力的一環。
剛剛閉幕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在老齡化大趨勢下,中國需要大力發展養老金融,盤活存量資金,個人養老保險可以成為未來養老金發展的方向。”田利輝表示,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和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屬于個人養老金,其與資本市場是自然銜接、密不可分的。
同時,他也建議,在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銜接的過程中,對養老金產品的發行主體和投資策略予以更為嚴格的監管。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金第三支柱入市,不僅可以為資本市場帶來大量的增量資金,提供新增流動性,同時還可以提高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比重,養老金投資風格較為穩健,以價值投資為主,偏好盈利增長穩定、估值合理的績優股,其投資理念將會影響A股市場,使績優上市公司更易于脫穎而出,整體上有利于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促進A股市場走向成熟。
政策頻頻“吹暖風”
今年以來,推進養老金入市是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具體來看,2月15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鼓勵和支持社保、保險、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
“兩會”期間,養老金入市也成為熱點話題,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建議,打通第二、第三支柱,促進補充養老保障體系發展;建立市場化的養老金投資運營體系;支持養老目標基金發展。
5月15日,易會滿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表示,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范圍,盡快推動實現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
10月21日,易會滿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談及下一階段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有關考慮時提出,要加強投資端制度建設,并明確表示推動優化第三支柱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
12月22日,易會滿主持召開證監會黨委會和黨委(擴大)會,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其中提出,“推動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銜接”。
根據人社部數據顯示,在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已有24個省份啟動基金委托投資,合同金額1.1萬億元,到賬9757億元,其中21個省份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工作。在第二支柱企業年金方面,二季度全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為1.98萬億元。
田利輝認為,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目前實現了全國統籌規劃,能夠統一管理資金,應該進行長期投資規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資本市場投資比例。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覆蓋率低,規模偏小,目前在資本市場中的比例不高于10%。
那么養老金入市空間還有多大?李湛認為,基本養老金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可達30%,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余額約6萬億元,30%即為1.8萬億元,目前委托投資到賬金額近1萬億,預計未來可入市的規模可達約8000億元,短期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新增入市規模約1700億元,加上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其他類別,短期內養老金新增入市規模或超2000億元,隨著政策條件不斷成熟,養老金將繼續加快入市。(孟珂)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