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專家建議今年可瞄準三大發力點
今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將成為資本市場一大看點。這僅從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去年12月28日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內容,便可窺知一二。
易會滿在上述座談會上表示,“我們將持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認真落實好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持續優化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安排,推動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爭取各方支持,助力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更好發揮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作用”。
那么,去年監管層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今年監管層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又將如何發力?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下半年監管層頻推重磅政策,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進入加速期。2020年9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10月9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印發,作為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明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總體要求,就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出了六個方面的17項重點舉措;11月10日,證監會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動員部署會,要求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上市公司監管的重要目標,并提出從全面啟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把好“入口關”、暢通“出口關”、依法查處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持續壓降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從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六個方面著手,落實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工作;12月4日,為貫徹落實新證券法要求,持續推進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上交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進行了修訂,通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發行上市審核工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后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見稿(簡稱“退市新規”),本次退市新規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多個方面做出調整和完善,退市標準更加合理,退市渠道更加暢通,有望加速未來市場的優勝劣汰,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對資本市場整體發展起到積極帶動作用。
“綜上可見,監管層目前已從上市、退市、上市公司治理、打擊違法違規等多個環節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出了系統性部署,未來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將是大勢所趨。”董忠云舉例,如去年注冊制改革的推進令大量優質新經濟領域公司能夠進入A股市場,改善市場行業結構,同時退市新規的出臺也將令大量劣質企業從市場中淘汰出局,監管層對違法違規“零容忍”有助于規范上市公司的行為,保護投資者權益。
華財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長、行業分析師謝彩從三個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了去年監管層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做的工作及成效:第一,通過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增加和完善資本市場制度供給,推動我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例如,去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證券法,推行注冊制,加大對違法違規上市公司處罰力度,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去年12月26日獲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和操縱市場等四類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懲戒力度,為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第二,通過把好“入口關”和“出口關”,讓資本市場形成一個有進有出、進出有序的流動的市場,有利于不斷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在“入口關”方面,最主要的抓手為推進注冊制改革。去年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正式實施,截至去年12月31日,創業板注冊制下IPO公司中63家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資金合計660億元。注冊制改革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有利于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在“出口關”方面,年底滬深交易所發布的退市新規,讓不合規的公司退出市場,從而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第三,通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我國不同階段、不同規模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支持,滿足企業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同時,通過新三板轉板上市制度,讓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讓整個資本市場體系能夠陪伴企業成長,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談及今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的發力點,董忠云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第一,隨著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試點推進,全市場推行注冊制條件日趨成熟,預計今年注冊制有望全面穩步推進;第二,退市新規正式落地,A股退市數量有望大幅提升,優勝劣汰加速將推動A股結構優化;第三,在圍繞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治理和違法違規查處方面,預計也將保持強監管力度。(昌校宇)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