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2021開年3險企股權被掛牌出售 公開掛牌拉高投資回報

2021-01-08 09:35:59來源:藍鯨保險   

近日,各個產權交易所的掛牌交易項目中,不乏保險公司的身影。愛心人壽5.88%股權、安誠財險3.68%股權分別被參股股東掛牌出清,中德安聯人壽49%股權也在幾日前被中信信托掛牌出讓。通過公開掛牌,股東可以節約尋找交易對手的成本,擴大意向受讓方的受眾面,同時通過競爭方式謀求更高投資收益。對于行業來說,加大交易透明度,更加便于監管。

對于股權出讓,股東也各有“說辭”,從藍鯨保險獲取的信息來看,原因主要包括出讓質押股權回籠資金、擇機謀求投資收益高點,不再追加增資防止股權稀釋、戰略調整回歸主業等。而從股權受讓角度來看,業內認為,在監管加強,行業回歸保障的趨勢下,入局資本更加理智,建議新入局股東,加強對保險經營規律、原則的認知與尊重,使真正想做保險的人進來。

愛心人壽、安誠財險參股股東相繼退出,公開掛牌拉高投資回報

具體來看近期掛牌的幾筆交易。愛心人壽股東北京保險產業園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保險產業園”)擬將其所持5.88%股份盡數出清,轉讓底價定為2.5億元,披露日期從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27日,意向受讓方需在經資格確認后交納7500萬元保證金,其他股東已選擇放棄優先受讓權。

標的的經營情況是意向受讓方衡量的重點,公告信息顯示,愛心人壽目前注冊資本17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8.54億元,凈利潤-3.14億元,截至2020年11月30日,愛心人壽實現營業收入17.64億,較上年已有翻倍提升,凈虧損1.05億,有所減虧,資產總計達到69.85億元,負債60.36億。

另一家保險公司安誠財險股權,則在上海聯和產權交易所進行掛牌,其股東泰豪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豪集團”)擬將其所持安誠財險15000萬股,占總股本3.68%股權進行出讓,股權作價2.7億元,信息披露日期從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28日,意向受讓方需繳納8100萬元保證金。

2019年,安誠財險實現營業收入47.39億元,凈虧損4.3億元,而截至2020年11月30日,安誠財險營業收入為38.82億元,凈虧損547萬,資產總計達到78.39億,負債總計33.96億元。

而就在幾日以前,中信信托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中德安聯人壽49%股權,交易底價定為23.44億元,披露日期從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1月22日,中德安聯人壽股權是中信信托作為受托人管理的信托項目項下的信托資產,由中信信托履行受托管理職責。

作為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中德安聯人壽業務保持穩定上行,2019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7.31億元,凈利潤6.9億,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主營業務收入再度提升,達到62.56億元,凈利潤4.87億。對于中德安聯人壽而言,此次掛牌交易,或成為推動其成為外資全資保險公司的關鍵節點。

“公開掛牌交易的方式,一方面幫助轉讓方節約尋找交易對手的成本,擴大意向受讓方的受眾面,另一方面則在于通過競爭方式提高價格,同時對于國資企業而言,公開掛牌作為市場行為,可以規避國有資產流失的可能性”,金融業內人士范廣沂向藍鯨保險分析道。

“通過公開掛牌,吸引市場潛在意向受讓者,能夠幫助出讓方股東爭取最大的投資溢價,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尋找買方,也有助于使交易價格更加透明化,通過市場對股權價值、股東資金形成有效監督”,另一位金融業內專家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但也未必掛牌后一定能夠成功交易,當價格不符合市場預期、轉讓資產價值出現波動或監管審批限制等原因出現時,也會出現最終摘牌的現象”。

1月5日晚間,中水漁業即公告表示,其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華農財險股權,未征集到合格的意向受讓方,自首次掛牌至今已超過一年有效期,因此決定終止掛牌轉讓華農財險11%股權。

出讓股權各有情由,專家:股東退出影響需參考險企主業貢獻度

藍鯨保險注意到,接連多筆保險公司股權掛牌轉讓,交易原因卻不盡相同。

北京保險產業園法務總監向藍鯨保險介紹稱,“北京保險產業園作為區屬國企,承擔了一定的政府屬性,包括推動虛實結合,區域性經濟發展的支撐職能,早期持股愛心人壽,是為拉動金融企業發展,同時也推動其在保險產業園的落戶,助力產業園的發展”。

轉讓原因,據北京保險產業園介紹,“一是目前愛心人壽的網點鋪設與布局已經逐步完善,從長久來看,前景可觀,現在退出能夠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愛心人壽擬啟動增資擴股,北京保險產業園閑置資金有限,若不參與增資股權將被稀釋。在此前提下,選擇退出股東之列,讓更有實力的新股東加入投資,目前已有3家公司進行接觸”。

泰豪集團出讓安誠財險股權,則略顯無奈。早期,泰豪集團通過貨幣購買方式持有安誠財險15000億股股份,因中泰華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向九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陽明支行借款,而將這部分股權質押給九江銀行保障其權益,此次轉讓已獲得質押權人同意。

值得一提的是,安誠財險目前共有142380萬股處于質押狀態,24500萬股處于凍結狀態,涉及8家股東。“股東對參股公司進行股權出質,主要目的即在于獲取現金流”,

范廣沂提出,而參股股東退出,對于保險公司的影響,需要參考其在資源方面對業務的貢獻度。“小股東對于保險公司的實際管理、運營參與度通常不高,但當股東對保險公司傾注了一定業務、渠道等資源時,即使參股比例較小,其退出,也將產生不小的影響。

中德安聯人壽股東中信信托并未明確表述股權出清理由,但從安聯集團的表述來看,此舉是中信信托出于自身戰略和業務發展規劃所作出的決策;在近日終止掛牌華農保險股權的中水漁業,此前曾表示股權出讓原因在于盤活公司資產,進一步聚焦主業發展,交易所獲收益將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保險機構股東門檻提升,資本入局理性至上

無論原因如何,股東掛牌交易所持資產,出清股權,均是退出持股乃至保險行業的動作,而有退自有進,股權受讓方的動作,對于保險公司,則有更為長遠的影響。

從股權交易方案看來,保險公司擁有優先受讓權的其他股東,則表現不一,安聯集團明確表示正在積極評估本次中德安聯人壽股權交易的機會,從而獲取后者更多股權;愛心人壽其他股東則明確表示,放棄優先受讓權。

“掛牌交易背后是供需關系的體現,受讓方首先考慮標的情況,標的價值、交易價格,同時考慮自身的戰略發展,是否有意布局保險業,對行業是否看好,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受讓,如何出價”,范廣沂說道。

“對于原股東而言,通過受讓小股東股權,可以擴大持股范圍,增加話語權;而新股東入股,或主要出于長期股權投資的謀求,看好保險行業,尋求穩定收益”,前述金融業內專家分析指出。

2018年《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出臺,秉持“讓真正想做保險的人進入保險業”的原則,銀保監會對保險公司股東資質門檻明確提升,對股權實施分類監管并建立準入負面清單,對資金不實、違規代持等情況明令禁止,同時對股東的專業能力提出要求,增加股東在行業能力建設方面的考量。

而在隨后的監管動作中,違規代持行為被清查、不符合監管要求的股東被拒之門外等動作也為想要進入保險業分羹的資本敲響警鐘。

“目前,各個行業的資本對于保險機構的經營情況、盈利周期以及股權交易審批的流程逐步了解,不會再出現此前盲目投資的現象,而伴隨著監管對于險資投向的嚴監管、行業回歸保險保障的強約束,保險機構也不會再出現快速成為股東提款機的情況,因此資本在入局保險機構時,將更加慎重”,保險業內人士王立剛曾向藍鯨保險分析目前的行業環境。

保險公司股權交易常有落地,大股東戰略布局,小股東投資調整,均在影響著行業背后的資本暗流,而所需秉持的原則是,前述金融業內專家提出建議,“保險公司本身專業的金融屬性以及風險保障的價值,使其區別于其他行業,而股東需要加強對保險經營規律、原則的認知與尊重,切實做到,進入保險業的人,都是真正想做保險”。(石雨)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