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多公司現大股東占用資金 強監管持續高壓加大約束和監管

2021-01-21 09:50:48來源:經濟參考報  

此前剛收到深交所關注函的孚日股份又爆出“麻煩事”。孚日股份1月1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自查發現存在控股股東華榮實業及其控制的公司被動占用公司資金的情形,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控股股東及其控制的公司被動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余額為10.998億元。公司表示,若控股股東不能按期償還,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1月20日,孚日股份跌停,收報3.95元。

無獨有偶,1月18日晚間,去年底曾爆出巨額商譽減值的數知科技公告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通過保理款、業務款等方式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如果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未能在2021年1月25日前解決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問題,公司股票將于當日開市起停牌一天,1月26日開市起復牌,復牌后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記者梳理公告發現,近期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爆出公司實控人或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的情形。1月14日,中飛股份公告稱,因實控人關聯企業累計占用公司8.31億元,且未及時披露,黑龍江證監局擬對公司采取出具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1月5日,ST金花公告稱,因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并導致公司定期報告存在會計差錯等系列問題,公司收到上交所紀律處分、監管關注決定;2020年12月31日,證監會披露,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實際控制人2016年至2019年累計占用上市公司資金23億余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長期以來,大股東占用公司資金的情況往往在年底多發,因為年底各項結算及回款比較吃緊,現金流壓力比較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會違規挪用資金。他認為,對于這種情況要加以區分,如果是惡意違規侵占,一定要從強監管的角度重點加以處罰。

武漢科技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則表示,大股東違規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無論是有償還是無償占用,實際上是對于中小股東權益的侵犯,也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和公司內部風控機制的缺失。

事實上,對于大股東違規占用資金,監管部門一直是采取強監管的態度。去年10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嚴肅處置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問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相關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對已形成的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問題,要限期予以清償或化解;對限期未整改或新發生的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問題,要嚴厲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加重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刑事法律責任。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去年也曾公開表態,持續強化上市公司監管,特別是對于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風險苗頭或者已構成違規事實等行為,必須予以嚴厲打擊,做到“打早、打小、打疼”。

董登新強調,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首先要提高上市公司的法制意識和誠信意識,大股東違規占用資金明顯與此相悖。對此不僅要加大內部的風控自律,還要加大外部約束和監管,雙管齊下方能產生威懾效果。(李靜)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