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助經濟復蘇 2020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2.5萬億元
1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介紹,2020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稅)完成136780億元,同比下降2.6%,圓滿完成財政預算安排的稅收收入目標。
“從全年走勢看,稅收收入增速自(去年)3月份‘觸底’后連續9個月回升,反映了我國經濟復蘇向好的勢頭,但受疫情和落實減稅降費影響,全年稅收收入下降2.6%。‘十三五’時期,全國稅收收入完成65.7萬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加18.5萬億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財力保障。”蔡自力解讀稱。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我國稅收增速與經濟增速的變化基本一致。我國經濟是一季度負增長后觸底,二季度開始恢復,稅收也體現出了這個規律。稅收全年同比下降2.6%,這一方面要考慮全年經濟增長情況,另外還要考慮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因為2020年減稅降費力度較大,實實在在給企業減負,為經濟恢復贏得空間。
據介紹,2020年全年稅務部門征收的社保費收入3.8萬億元,為民生發展提供了保障。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2.5萬億元,圓滿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為企業減負目標。
蔡自力表示,2020年,我國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稅務部門不折不扣加以落實,前11個月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3673億元,全年預計超過2.5萬億元,可圓滿完成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全年為企業減負目標。“十三五”時期,全國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過7.6萬億元,一系列實打實的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了企業稅費負擔,增強了企業獲得感,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在減稅降費政策下,我國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受益最為明顯。蔡自力介紹,2020年減稅降費聚焦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促進了經濟恢復性增長。其中,制造業及相關環節新增減稅降費預計占比35%左右,是受益最大的行業;民營經濟新增減稅降費預計占比70%左右,受益最為明顯。得益于減稅降費政策作用,2020年,重點稅源制造業和民營企業2020年銷售收入稅費負擔率分別同比下降8.8%和9.5%。
同時,市場主體發展信心和創業活力顯著增強。重點稅源企業景氣調查問卷顯示,90.6%的重點稅源企業預計2021年一季度生產經營形勢為“好轉”或“平穩”,較2020年四季度提高1.2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回升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國高技術產業實現了兩位數的較快增長。蔡自力介紹,2020年,全國高技術產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7%,增速快于全國企業平均水平8.7個百分點。其中,以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業,自4月份以來,連續9個月同比增幅超過20%,全年累計增長23.6%,顯示新動能發展潛力加速釋放,新經濟持續茁壯成長。
具體而言,2020年,研發與設計服務發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7.3%,其中醫學研究、農業科學研究、設計服務同比分別增長41.5%、26%和16.6%。數字經濟相關行業增長較快,計算機設備制造、互聯網等相關7大類行業發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1%,高于全國總體水平6.1個百分點。線上平臺交易發展迅速。電子商務信用服務、互聯網平臺、信息技術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5.7%、29.4%和24.5%。
“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業增長勢頭良好,說明經濟增長動力切換取得顯著成效,同時高新技術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這與疫情期間各種數字經濟商業模式顯示出巨大活力是高度相關的。”胡麒牧說。
(呂銀玲)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