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ABCD”看齊:2020年中糧集團體量逆勢擴大 打破世界糧商格局
日前,中糧集團對外宣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糧集團全年營收超5000億元,利潤總額超200億元。
這是中糧集團營收首次超過5000億元。目前,中糧集團有旗下十多個板塊構成,涉及糧、油、糖、棉核心主業,覆蓋稻谷、小麥、玉米、油脂油料、糖、棉花等農作物品種以及生物能源,同時涉及食品、金融、地產等行業的綜合性產業集團。其中,農糧板塊凈利潤貢獻了超50%。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擁有如此大規模的體量,中糧集團已經成為國際糧商的第二名,僅次于“ABCD”四大糧商中的嘉吉。
在全球范圍內,“ABCD”代表的ADM、邦吉、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四家企業控制著全球大部分糧食市場的交易。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中糧集團的規模高速擴張,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體量已向四大糧商看齊,但從國際化程度和影響力而言還有差距,需要中糧集團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繼續做大做強加大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應對疫情捐贈款物達7.7億元,營收創新高超5000億元
中糧發布消息稱,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災害頻發、行業波動頻繁等“逆風逆水”環境下,中糧集團在防疫抗疫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不放松經營。
中糧集團發揮糧油、食品、金融、地產產業鏈優勢,不停工不停產、迅速轉產擴能,保障了以湖北、北京為重點區域的米面油產品、口罩、醫用酒精供應,累計保障酒精超過11萬噸、口罩1600余萬只、包裝糧油近180萬噸、白條豬超過14萬頭、散鮮凍品近2萬噸,捐贈款物達7.7億元。同時,2020年,中糧集團營收超5000億元,利潤總額超200億元逆勢創新高的業績。
這是中糧集團收入首次超過5000億元。2017年-2019年,中糧集團收入分別為4825億元、4758億元和4984億元。
中糧集團稱,2020年在運營層面,中糧集團創新商業模式,穩定全球供應鏈,并加快供給側的調整。
2020年,海外市場大宗農產品交易業務波動不斷,中糧集團憑借在國際市場上的多年經驗,提升效率、保障供應鏈正常運轉,穩定全球農產品供應鏈。
在國內,作為我國最大的農糧央企,中糧集團通過“糧食銀行”“訂單農業”等舉措幫助農戶解決“種糧難”“賣糧難”“儲糧難”等問題。
在國際市場,中糧集團布局南北美洲、大洋洲及黑海地區等世界糧食核心產區,打通全球糧食主產地與主銷區流通渠道,成為疏通全球糧食供應鏈、維護全球糧食供需平衡的重要力量。
海關數據顯示,1-6月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為365.6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7.6%。其中,來自烏克蘭的玉米進口量為342萬噸。相關報道顯示,中糧2019-2020年已成為烏克蘭第二大糧食出口商。
除玉米外,大豆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2020年上半年,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3255萬噸,占我國進口量的72%以上。巴西目前是中糧海外投資布局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中糧旗下負責農糧業務的唯一海外統一采購、調配、投資和發展平臺中糧國際在巴西擁有較大的糧源掌控及中轉物流能力,擁有2家大豆壓榨廠、4家糖廠、1家轉運站、2個碼頭、12座筒倉,總投資規模近50億美元。
據悉,中糧國際收購在巴西桑托斯港口的T12A和Cerealsul兩個碼頭,成為中糧在巴西中轉大豆、玉米、小麥、糖等農產品的重要物流港,通過這兩個碼頭,中糧可以向中國、歐洲和中東等糧食主銷區出口農產品,年中轉農產品能力達到570多萬噸。
以關乎民生的肉類為例,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糧集團旗下肉類業務平臺中糧家佳康(原中糧肉食),肉類進口業務分部銷量17.5萬噸,同比增194.1%,進而穩定國內豬肉價格。2019年全年,中糧家佳康進口肉類銷量僅17.9萬噸。
仍存較大發展空間,看齊“ABCD”四大糧商
2020年,中糧集團體量逆勢不斷擴大,逐步向“ABCD”四大糧商看齊。
“ABCD”分別代表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集團四大糧食貿易商。并且,業內一直有“四大糧商控制著全世界80%的糧食交易量”的傳聞,并且控制全球主要農產品的價格。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表示,在自由貿易體系下,國際大糧商通過資本滲透進農業,攫取政府的大量補貼,從而得以在全球推銷低價糧食。與此同時,其他各國在低價糧食的傾銷之下,逐漸喪失糧食自主權。
中糧集團的崛起,正在打破世界糧商的格局。
2004年,寧高寧成為中糧集團掌舵人,開啟了整合的時代。中糧集團重組新疆屯河,重組中土畜,重組中谷,收購深寶恒,控股豐原生化,接盤五谷道場,入股蒙牛。10余年發起了50起并購。中糧集團總資產產從676億元增長到719億美元(4590億元),營收從441億元增至4054億元。
根據2020財富世界500強以及嘉吉的財務報告等數據,中糧集團的營收僅次于嘉吉,成為世界第二大的國際糧商。
中糧集團也在加大糧食國際貿易的話語權。2020年,中糧集團推進ISO小麥、稻米、大豆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實現了我國涉農領域主導修訂國際標準零的突破。中糧集團聯合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集團等國際糧商,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名為Covantis S.A數字化農業國際貿易公司,將大宗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標準化、數字化和現代化,使全球農產品貿易變得簡單、安全和高效。以中糧國際為首的四家國際糧商占阿根廷2018/19產季糧食出口的48%。其中,中糧占比高達15%,其余三家依次是美國嘉吉、ADM和邦吉。
但在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力鳴看來,中糧集團的規模雖然不斷壯大,但仍有發展空間。“中糧集團掌握的全球主要糧源、種子和生產核心技術有限,所以話語權和議價權不高。中糧還需要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糧源,并在種子和糧食生產技術上突破封鎖。
中糧海外資產和業務覆蓋了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營收每年就超過2000億元,占總體營收的50%以上,在國際糧油及農產品市場中掌握了一定話語權,對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資源擁有全球配置能力。
四大糧商體量較小的路易達孚業務涵蓋谷物油籽、大米等多個領域。數據顯示,該公司每年在全球范圍內種植、加工和運輸約8000萬噸農產品,為全球約5億人提供食品和衣物。
其實,縱向比較而言,目前中糧集團的業績與曾經設立的目標仍有差距。中糧集團“十三五”規劃提出了2020年營業收入達7500億元,總資產6000億元,利潤總額150億元的目標。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從消費角度分析認為,中國人口眾多,14億人口,就中糧集團的戰略而言,首先是要滿足中國14億人口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四大糧商所在的美國和法國,相對人口少,這些企業工作是把產品出口到全球,產業鏈是不一樣的,所以導致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存在差異。(李振興)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