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網易云怒懟酷狗音樂抄襲 后版權時代社區成在線音樂爭奪重點

2021-02-19 10:38:54來源:藍鯨TMT   

近日,網易云音樂在官方微博連發兩文,公開叫板騰訊音樂旗下的酷狗音樂,指責后者抄襲其產品功能。文章一經發出,瞬時引爆輿論,雙方各執一詞,網友也紛紛站隊。

多位專家表示,網易云指責酷狗音樂抄襲,很難被認定。“兩款產品即使功能相同,但仍然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方案來實現。所以,在不能確定二者技術方案相同(或存在侵權可能)的情況下,是無法判斷抄襲的。”一位知識產權專家對記者表示。

“網易云與酷狗音樂爭執的重點,其實是產品背后雙方均在重點布局的UGC內容社區。這次二者推出的‘一起聽歌’功能,實際上是用來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同時增加用戶活躍度和粘性。”業內人士認為,在后版權時代,國內在線音樂平臺比拼的不僅是版權,社區也是重點。

網易云怒懟酷狗音樂抄襲,專家稱很難認定

2月2日,網易云音樂在微博發布文章稱,酷狗音樂抄襲其部分功能。網易云表示,“一周前,公司發現,酷狗上線'跟聽'功能,對網易云音樂'一起聽'的模仿到了像素級的地步。”

同時,網易云表示,其2020年4月份的7.1.10版本上線“云貝推歌”功能,粉絲可以用“云貝”為喜愛的音樂進行推廣和支持。三個月后,酷狗音樂上線了與“云貝推歌”功能相似的“音樂推”功能。

隨后,疑似酷狗音樂副總裁謝歡在朋友圈回應稱,06年自己已在QQ音樂做過一起聽功能。

當日晚間,酷狗音樂在官方微博否認抄襲指控,并出具2015年12月和2020年3月公司申請的“一起聽”專利文件截圖。

兩天后的2月4日,網易云再度發文,稱酷狗方面曬出的專利與相關功能毫無關系,酷狗音樂抄襲鐵證如山。

對于雙方的爭執,一位不愿具名的知識產權專家對記者指出,在個人電腦、智能移動終端等領域,UI通常被認為是圖形用戶界面(GUI)。根據我國規定,GUI必須和硬件產品結合才能作為外觀設計提交至專利局,對于界面呈現的靜態視覺外觀,理論上可以通過外觀設計專利、著作權、商標等獲得保護;對于界面呈現的動態外觀,理論上既可以通過發明專利獲得保護,也可以通過外觀設計專利獲得保護。

“也就是說,兩款產品即使功能相同,也仍然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方案來實現。所以,在不能確定二者技術方案相同(或存在侵權可能)的情況下,是無法判斷抄襲的。”上述專家認為。

中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銘律師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網易云指責酷狗音樂抄襲很難被認定為侵權。“區別于App的名稱和商標,其功能布局上本質上屬于設計者的設計理念或思想,而國內著作權法保護的是軟件的原代碼,不保護產品功能設計。”

趙銘認為,如果網易云和酷狗兩個軟件在表達和思想中,只在思想上相似,那對于酷狗來說只是違反道德規范,不能認定為侵權。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高度相似的表達都被認定為侵權。著作權法中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認定,如果兩個軟件存在表達高度相似,但相似的原因是思想與表達產生‘混同’,也不能認定后開發的軟件構成侵權。”趙銘說道。

后版權時代,社區成在線音樂爭奪重點

目前,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高速增長期已過,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隨著蝦米音樂的關停,在線音樂賽道“一超一強”的格局趨穩,頭部平臺只剩下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雙方之間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

事實上,此次讓網易云連發兩文直指酷狗抄襲的“一起聽”和“云貝推歌”功能,也是網易云為進一步優化音樂社交推出的新功能。

業內人士認為,網易云與酷狗音樂爭執的重點,其實是產品背后雙方均在重點布局的UGC內容社區。這次二者都推出的‘一起聽歌’功能,實際上是用來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同時增加用戶活躍度和粘性。

《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顯示,預計全年在線音樂產值將超過140億元。業內普遍認為,在后版權時代,國內在線音樂平臺比拼的不僅是版權,社區也是重點。

在目前頭部的線音樂平臺中,網易云音樂更擅長營造社區氛圍。起初,網易云就已將社交作為主要功能,隨后憑借歌單推薦和精彩熱評,成為新一代文藝青年以及年輕群體的集聚地。

“酷狗音樂等騰訊音樂旗下的軟件也意在擺脫音樂播放器這一標簽,通過音樂與用戶的結合,創造更多的互動場景。音樂社區最直接的產品價值,在于提高用戶粘性,占據更多的用戶時長。”一位產業觀察家認為。

上述產業觀察家表示,互聯網下一階段的戰爭焦點,將是用戶使用時長的爭奪,誰能占據用戶的屏幕,誰就能占據戰爭的主動權。

回到產品本身,有研報指出,各在線音樂平臺正在推出更加多樣的功能進行泛娛樂化,然而,過多的功能讓產品變重,容易失去部分只有音樂需求的用戶。而當同類產品越來越相似時,各平臺的功能設計必須與競品產生區別,突出產品功能的個性化設計。

“用各種音樂軟件十幾年了,感覺市場正在逐漸完善,每個App都有自己的設計風格和用戶,但界面設計卻大同小異。”一位多平臺資深用戶對記者表示,究其根本,各平臺想要具有競爭力,應該更注重用戶體驗,只有專注提升自己的產品,才能最終得到用戶的認可。(費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