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突圍?同仁堂董事長違紀被查 股價逆勢大漲
2月22日,北京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總經理高振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次日,同仁堂旗下的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的股價非但沒跌,反而大漲7.34%。也許,市場從中看到了同仁堂在困境中突圍的新機會。
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高振坤長期位居同仁堂高層,從2005年8月開始,任同仁堂總會計師;2006年3月,任同仁堂黨委書記、副總經理;2006年11月,任同仁堂總經理;2014年10月,任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2019年12月,任同仁堂集團總經理。在被查之前,高振坤還同時擔任同仁堂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據了解,高振坤從2015年4月開始擔任同仁堂的董事長,彼時,同仁堂正從高速增長的巔峰逐漸下行。同仁堂發布的財報顯示,2012年,同仁堂的營收增幅達到22.85%;扣非凈利潤增幅高達35.45%。而2013年至2014年,公司營收增幅分別為15.94%和11.14%;扣非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4.42%和17.73%。2015年,公司營收增幅為11.59%;扣非凈利潤則增長16.44%。此后,同仁堂的業績便加速下滑。2016年至2018年,公司營收增幅分別為10.96%、10.63%、6.23%;扣非凈利潤增幅分別為4.85%、9.75%、0.22%。2019年,公司營收和扣非凈利潤雙雙出現負增長,降幅分別為6.56%和7.74%。
公開資料顯示,同仁堂創立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擁有以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為代表的十大王牌產品及眾多家喻戶曉的經典藥品,是北京市最早上市的老字號,也是我國傳統醫藥行業的金字招牌。在同仁堂藥店,每每能見到“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楹聯,這是同仁堂創立300余年來代代相傳的古訓,也是同仁堂代代恪守的制藥標準。
然而,近年來,世代以真材實料著稱的同仁堂卻問題頻出。2016年,同仁堂的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黃、(熟)骨碎補等產品被四川、山東等地監管部門抽檢發現不合格。2017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22份不合格中藥飲片名單,同仁堂旗下的四家公司涉及其中。2018年,有媒體爆料,同仁堂蜂蜜的委托生產商,在生產同仁堂蜂蜜時存在大量違規行為。同仁堂蜂蜜的生產企業將大量過期、臨近過期的蜂蜜進行回收,彼時,企業宣稱“退給蜂農養蜜蜂”。然而有媒體發現,回收的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回原料庫。該事件曝光后,同仁堂受到了嚴厲的處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撤銷了授予同仁堂集團的中國質量獎稱號,收回證書和獎杯。包括高振坤在內的多位同仁堂高管也受到處分。
“多年累積的問題導致同仁堂的信譽不斷下降,市場銷售也因此受到影響。”中國老字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高以道痛心地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作為我國傳統醫藥行業的金字招牌,在行業市場秩序混亂的時候,同仁堂應該以身作則為行業作貢獻并且不斷發展壯大自己,可惜,同仁堂并沒有抓住機會,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沒能嚴格恪守祖傳的訓誨。同時,同仁堂在傳統中藥材科技創新方面的步伐還是不夠快。“不進則退,同仁堂的競爭力就是這樣一點點喪失的”。
不過,高以道強調,同仁堂出現的諸多問題與企業高管的德行和能力密切相關,但歸根結底還是緣于體制問題。未來,同仁堂要扭轉不斷下滑的局面,還需要從根本性的問題上尋找解決方案。(張濤)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滬深兩市213家公司公布2020年年報業績 183家公司凈利潤超1億元
一直以來年報行情都備受關注。盡管當前A股市場出現一定的震蕩,但是隨著上市公司2020年成績單逐步揭曉,...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