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屢曝食安問題 加盟制劣勢日益凸顯
又到一年一度的“315”,藍鯨財經記者在社交平臺以及相關維權投訴平臺上留意到多起關于奶茶店的投訴,奶茶店儼然成為食安問題高發行業。事實上,就在不久前監管部門的一次突擊檢查中,被檢奶茶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奶茶店問題頻發固然有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不強、門店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但也與品牌方高速擴張中對加盟商疏于管控有很大關聯。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很多加盟品牌的內部管理和質量內控體系都不夠完善,加之很多加盟商為了節約成本、盡快盈利,在人員的管理培訓和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方面都不會全力落實,基于此,即便擴張很快,但管理跟不上,就極易出現各類問題,對品牌建設也是有弊無利。
加盟制帶來的種種隱憂,在廣泛采用加盟制的茶飲行業中尤為嚴重。
奶茶店屢曝食安問題,加盟制劣勢日益凸顯
俘獲不少年輕人芳心的奶茶行業,似乎有些暴雷。
不久前,上海市場監管部門突擊檢查了部分奶茶店,其中涉及1點點、茶百道、7分甜、都可(CoCo)、熊姬等品牌,結果發現“全員淪陷”。
據了解,上述品牌門店均暴露出后廚環境臟亂、原料放置不合規、產品存放衛生安全保障欠妥等問題,從官方公布的現場圖片來看,整體衛生情況實在觸目驚心,令消費者堪憂。此外,一點點和茶百道還出現了工作人員健康證不齊全的情況。
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表示,針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不規范問題,已提出整改意見,責令相關經營者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或整改不到位者將依法嚴肅查處。
人民網網絡評論部也在其官方微博發聲,呼吁各地都查一查,并表示,上海抽檢奶茶店全部存在問題,意味著奶茶制作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了,相關涉事店面必須被嚴肅處理。
事實上,奶茶店在衛生安全方面的問題存在已久。據此前媒體報道,2016年-2020年間公布的關于餐飲場所銷售的現泡茶、果汁等產品的質量抽檢情況結果顯示,監管部門抽檢發現不合格新式茶飲共119批次。
此外,黑貓投訴平臺顯示,2019年7月,奶茶品牌甘茶度被曝出門店內存在手抓垃圾徒手切水果、爛芒果與好芒果摻著用、臭香蕉直接榨汁、隔夜茶及兌水果汁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2020年8月,江蘇常熟市場監管局曾對當地奶茶店進行了監督檢查,涉及品牌有伏見桃山、CHAWAY、七分甜、百分茶等,檢查發現,不少奶茶店存在操作臺臟亂差、食用冰塊菌落總數超標、食材過期、水果腐爛、霉變水果等問題;就在2021年1月25日,依然有消費者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現代中心城蜜雪冰城連鎖奶茶店購買燒仙草奶茶時,發現產品內存在異物。
為何在奶茶店抽檢中,頻頻出現食品安全不達標的情況呢?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藍鯨記者采訪時表示,奶茶店普遍有一個特點,配料輔料很多,單店面積受到商業租金的影響會比較小,這樣一來,奶茶門店很難做到像大型餐飲那樣規范管理、分類分區域把控,所以出現相關問題的概率也較大。由于這種特殊情況的存在,奶茶店要想在規范化、流程化和專業化上做好的話,對門店內工作人員的要求就非常高,這對于品牌方在培訓、監管以及kpi的考核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上述問題奶茶店均為加盟品牌,而聚焦本次上海奶茶店突擊檢查情況,發現“淪陷”的這幾家奶茶店所屬品牌的擴張模式也均與加盟有關。如CoCo都可、一點點等屬于純加盟制品牌,而茶百道則是采取直營+加盟的模式。
對于加盟模式,朱丹蓬指出,國內目前的整個價值體系以及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難以把控,因此暫不適合做加盟。如果品牌過度依賴加盟的話,對于自身的傷害會非常巨大。
青桐資本執行總經理唐碩琨也曾在接受藍鯨記者采訪時表示,加盟的優點在于起量的速度更快,運營會更輕;不過與此同時,對門店的管理管控的要求也會更高。
質量不足,價格來湊?
對于上述提到的質量管理失控等問題,奶茶品牌們似乎并未意識到嚴重性,反而將“改革重心”轉移到產品價格上,于是,“奶茶品牌漲價”等相關熱搜再次被預定。
不久前,有網友發現,茶飲連鎖品牌一點點的全線產品都漲價了一元,部分產品的價格甚至已經“過二奔三”了,比肩喜茶、奈雪等頭部飲品。另外,藍鯨記者在微博搜索攔輸入CoCo、益禾堂等平價奶茶品牌名時,其后也同樣伴隨著“漲價”這一關鍵詞,而點擊進去之后,發現多數網友對于這類品牌的漲價情況都爭相吐槽著。
對此,一點點門店店員表示:“漲價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增加,我們的物料是從總部統一購買的,近期物料成本上漲,因此總部要求全線產品漲價一元。”另外,CoCo店員也坦言,因為成本升高,門店內包括大杯珍珠奶茶、鮮百香雙響炮等產品均存在漲價的情況,而這也是總部統一的要求。
關于兩家店員提到的物料成本上漲一事,藍鯨記者在此前采訪另一位茶飲店創業者時,也有所獲悉。對方表示,疫情之下,受到供需變化等影響,茶飲原材料的價格大都有所上漲,這其中包含檸檬、金桔在內的上游水果原料,也包括吸管、紙杯在內的周邊物料。“今年‘最嚴禁塑令’的落地,迫使企業變更相關物料,茶飲店也開始全面采用紙吸管和PLA吸管,雖然單個成本不高,但綜合算下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就比如,以前的塑料吸管,50元可以買到3000根,一根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記,但現在的紙吸管和PLA吸管單根價格就已達到0.1-0.2元,結合量來看,成本上升的比例還是偏高的。”該創業者表示。
其實,對于消費者來說,適當的成本轉移并非不能接受,但作為企業,總歸要先修煉好內功,才能在面對消費者時更有底氣。就如同上述出現的衛生問題,如果說連基本的食品安全都不能保障,又如何讓消費者欣然接受漲價一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加盟模式之下,如何做好品控的確是相關奶茶品牌必須要面對的一個挑戰。不過,挑戰暫未成功之下,那部分主打平價市場的奶茶品牌,爭相漲價過后,是否會陷入客流減少、競爭力減弱的困境?答案暫且未知,藍鯨記者還將持續關注。(羅曾)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新證券法實施后首張巨額罰單落地 廣東榕泰(600589)被罰300萬元
新證券法落地逾一年時間,首張重罰罰單落在了廣東榕泰(600589)身上,這也給目前正被立案調查的個股敲響...
2021-03-15